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大桥荣归:续写“新中国奇迹”(3)

2018-12-29 15: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96岁的曹土根曾负责大桥修建时的供电工作。回忆起当年的艰苦,老人感慨良多:“那时候不像现在,没有什么技术设备,全都靠人力、靠经验。尽管条件有限,但大家高度认真。不光是供电的人,所有建设者都是一条心——大桥是中国人的骄傲,不容半点马虎!”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介绍,在当年情况下,实现铁路公路的同步推进非常艰难。正因如此,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创造力充分迸发,当时探索出的许多技术放到今天也不落后。大桥的建成,对于大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乃至国家的统一治理,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惟其艰难,更显珍贵。很多年里,南京长江大桥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被印成各种宣传画,广为张贴,并进入学生课本;照相馆以它为摄影背景;许多事物以它命名:大桥饭店、大桥电影院、大桥牌烟花、大桥牌自行车等;甚至哪家生了孩子,老大起名长江,老二叫大桥,有些干脆叫墩子、铁柱。

大桥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窗口。南京桥工段统计数据显示,大桥建成至今,已接待外宾、港澳台侨胞近20万人次,国内游客过百万人次。已有7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5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代表团来此参观。

“它是我大半生的见证。”罗斌峰先是大桥建设者,后转为养护者,工作30多年后,儿子罗俭又接上了他的工作。如今他的孙子是南京桥工段的线路工,负责养护的区域就包括大桥铁路线路。

罗斌峰曾参与5座大桥的修建和维修,最引以为傲的还是南京长江大桥。他自豪地说,大桥的通行流量、时速都已远超当初设计,桥墩还遭遇过船舶碰撞,但质量一直过硬可靠。

30岁的胡静现在中铁大桥局四公司工作,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曾参与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父母都是中铁大桥局的员工,许多大桥工地都曾留下他们的身影。胡静自己参加过嘉兴到绍兴跨海大桥的建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大桥梦。就像当年父母把大桥带进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纪念大桥的归来,将来也会把对大桥的热爱传递给我们的后代。”胡静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