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从手写版到电子化、发放数量增长400余倍——一本护照背后的出入境管理变迁

2018-12-28 19:3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从手写版到电子化、发放数量增长400余倍——一本护照背后的出入境管理变迁

新华社记者鲁畅、孙琪

手持护照,“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难事。但鲜有人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护照办理经历从手写版、层层审批、没有明确取证日期到如今办理方便快捷、增加电子芯片的变迁。记者日前在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采访获悉,北京年护照签发量已接近百万本,相较改革开放初期增长超过400倍,随着公民出境需求的日益增加,北京公安出入境管理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取得实效。

  领护照的名单“挂在”树上

算上一本1995年赴泰国旅游时办理的“一次性护照”,54岁的北京人孙恩泽曾经办过6本护照。因从事出境游工作,孙恩泽30多年来走遍了五大洲,去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旧护照也承载着他的美好记忆,“这本‘一次性护照’就是当时和太太结婚为度蜜月办的。”

孙恩泽的第一本护照办理于1988年。“当时不仅需要个人情况说明、邀请函、经济担保、单位或派出所证明等材料,还需要我父母单位出具证明。”孙恩泽回忆说,为了准备齐这些材料,他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领取护照的时间更是用了近半年。

1983年,当时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成立了中国公民因私出入境管理科,三间总共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门脸房”成了申领护照专门的受理窗口。在北京出入境管理局工作了34年的许学谦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初期,出入境证件没有明确取证日期,制作完的待发证件,民警会在窗口外的树上挂上小黑板,写上取证人名单,谁领走就划掉做个记号。

记者注意到,孙恩泽的第一本护照是手写版,外皮是棕色、照片是黑白的。1983年,三个窗口共签发护照2000余本,证件制作的每道工序都靠纯手工完成。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