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家三代“刘老师”的育人情

2018-12-21 11:3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郑州12月21日电 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家三代“刘老师”的育人情

新华社记者宋晓东

“刘老师好!”,在河南省郸城县的一所乡村学校里,学生的一句问好,引得3个人同时习惯性地扭头应声,刘宝国、刘华和刘培爷孙仨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这种场景在他们身上时常发生。1967年,刘宝国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的儿子刘华、孙女刘培在家庭的影响下也相继投身乡村教育,一家“教书匠”、三代育人情,3个“刘老师”见证了中国乡村教育的40年巨变。

  “踏上讲台我才理解父亲”

1994年出生的刘培是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乡益海小学的一名教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回想起第一次踏上讲台的感受,她说:“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父亲,理解了他对教育的痴迷,对学生的爱。”

刘培的父亲刘华也是一名乡村教师。在她的印象中,家务活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干,父亲白天上课,晚上和学生们一起住校,虽说有个当老师的爸爸,但几乎没辅导过她的功课。“我觉得爸爸对他学生比对我还好,跟他赌了好几次气,可他忙得都没发现。”刘培说。

长大后,慢慢懂事的刘培看到父亲教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走在路上总有人尊敬地喊“刘老师”,毕业多年的学生还常到家里看望父亲,刘培从“怨爸爸”变成了“崇拜爸爸”,自己也想“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高考完,刘培想都没想就报考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去爸爸曾工作过的乡村小学当一名乡村教师。

“今天的她,就是20多年前的我,我也是因为父亲选择了做教师。”看着女儿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刘华想到了年轻的自己。40多年前,初中毕业的刘宝国是村里“文化人”,村干部请他当“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虽然每个月只给两元钱,还不如干农活赚得多,但刘宝国答应下来,从早忙到晚、十天半个月也不着家。“教孩子读书是做好事,能多出几个读书郎比啥都强。”刘宝国的话刻在了刘华心里,“第一次登上讲台,我想到的就是父亲,那时我就立志要像他一样做个好老师。”刘华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