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1月16日电 题:“北大仓”加速“市场化之变”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管建涛、王建
“好粮卖好价、好米出好品”。在素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省,农民、企业、政府这些“供给端”正加速推进市场化转型,在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创新服务等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
农民之变:从“种得好”到“销得好”
两年前,黑龙江垦区七星农场种粮大户张景会将水稻晾干后,按“最低收购价”卖给了粮库。
去年起,张景会改种优质品种,将水稻加工成大米,精致包装闯市场,由卖“国库稻”向卖“市场米”转变。
今年,张景会在山东建起销售实体店,“有了自己的加工、销售渠道,600多亩水稻,每亩比以前增收500元”。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黑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张景会们”从生产型主体向生产经营型主体转变。
下午5时,黑龙江省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天色已黑,但农民姚艳芹仍在忙着给大米打包、发货。
“以前收完水稻,直接把水稻卖给经纪人,挣钱不多。”姚艳芹说,现在把水稻加工成大米再卖,附加值更高了,“今年新米已卖了两吨多,还有两吨也被预定了。”
“姚艳芹正从传统的生产者向经营者过渡,一方面生产没丢,一方面经营份额扩大。她代表了一种趋势,一个方向。”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清泉说,村里还有10户农民有打包机,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销售大米。
以往只考虑种和收的农民,如今越来越懂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一些转变经营理念的农民,尝到了市场甜头。黑河市农民王占华今年种的4000多亩水稻喜获丰收,加工大米产值约1000万元。
新华社哈尔滨9月30日电(记者王君宝)9月30日,黑龙江省宾县农民任宝恩唱起了自己写的歌:“铁路通到我的家乡来,男女老少喜笑颜开。”他这么高兴是因为哈尔滨到佳木斯铁路开通
金璐从2002年开始从事进口食品,那时市面上的进口食品绕不开“糖饼巧”,即糖果、饼干、巧克力,产地不是美国便是欧洲。可2010年之后情况大变
新华社成都11月5日电 题:山村“烦恼”之变 新华社记者周相吉 大河绕青山,云雾漫林间。长江上游大渡河边,一个名叫同心村的村落曾遭遇一次又一次困境。烂泥沟、危房……村民们曾“烦恼”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