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题:跨国“网红老火车”驶出时代之变
记者吉宁、季小波
每周三的早上7时27分,K3次中俄国际列车从北京站缓缓发出,奔向7800公里之外的终点——莫斯科。
自1960年5月发出首列,58年来,每周三它都会从北京站驶出,穿越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广袤原野,抵达莫斯科。这趟旅途单程耗时131个小时,沿途停靠三个国家30多个车站,平均时速只有约60公里。
墨绿色的车皮、鲜艳的国徽、仍在工作的煤炭锅炉、老式的风扇……中俄列车全列只有8节车厢,216个卧铺席位,每周只发一趟列车。记者随车采访发现,与现在中国越来越普遍的高速动车组相比,这趟明显“不合时宜”的列车总能勾起人们20世纪的火车记忆。
不过,在崇尚更舒适快捷出行的今天,这趟年近60岁的“绿皮车”却因沿途风景再次受到热捧,成了“网红”列车。在很多旅游网站上,乘坐过的旅客们贴给列车的标签大都包括:碧波荡漾的贝加尔湖、苍翠挺拔的白桦树、广袤无垠的大草原……
从北京发出的第3天,列车会在贝加尔湖畔运行5个多小时。坐在火车里,深色的湖面就在眼前,打开窗户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湿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斯柳笛扬卡站距离贝加尔湖只有几十米远的距离,前几年在这站停车时间很长,只要一停车就有乘客冲下去游泳。”在中俄列车上工作了34年的孙国祥说。
澳大利亚游客丹尼尔一家正在列车上为2岁的女儿庆祝生日。“我们在中国坐过各种各样的火车,这趟车是最特别的,沿途的风景也特别美,可以给我们一种新的体验。”丹尼尔说。
这趟“网红”车也曾“落魄”了很长一段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趟列车曾经非常红火,外交人员、留学生、西方游客是这趟车的主要乘客。国内铁路运力紧张的时期,这趟列车还多次被抽调担负境内列车客运业务。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1日电(记者 刘磊)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组建成立规模为200人的跨国境灭火救援队伍,主要目的是对每年出现的俄罗斯和蒙古国森林草原火灾过境险情进行及时处理
八十年代已然远去,今天的读者面临更加多元的阅读选择。这些照亮中国文坛的名字曾在《十月》四十年历史中反复闪现。他们将多部代表作品选择在《十月》面世,成就了这份杂志,同时也借《十月》赢得了大量读者。
新华社济南10月19日电(记者王阳)88岁的山东荣成“老渔翁”唐厚运在山东、甚至整个海洋经济行业都是位传奇人物,不仅因为他是为数不多健在的“荣成渔业模式”的缔造者、见证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