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生态 文明 宜居——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之城正在崛起
新华社记者关桂峰
通州,千年大运河的北端,北京的东大门。2016年,这里被赋予新的历史定位——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3年来,通州区上下合力,拆违腾退、留白增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座欣欣向荣的未来之城正在崛起。
河畅水清岸绿 久违的鸟儿又回来了
深秋时节,大运河波光滟滟,两岸层林尽染。
通州区退休职工张春喜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几天,他的镜头中出现了很多过去难得一见的鸟类。“过去运河的水质不好,端着相机猫一整天,只能拍到几只家雀儿、鸽子、灰喜鹊。”张春喜说,现在的水质明显好多了,野鸭、灰鹤、豆雁、白秋沙鸭、红嘴蓝鹊等都能拍到,久违的鸟儿又回来了。
通州区多河富水,但位于九河下梢,因此成为污水的汇聚地。这几年,通州以超常规的力度治水,疏解污水直排的低端厂区、养殖小区等低端产业,治理黑臭水体,通州的水环境明显好转。
张家湾镇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重要节点,因漕运兴盛。这里也曾是北京的工业重镇,镇内工业大院云集,虽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不菲的收入,但也留下了脏乱差的环境。
随着不符合城市副中心定位的产业陆续退出,张家湾镇的工业大院土地腾退出来,一座规划总占地面积达1万余亩的张家湾公园于10月中旬开工。张家湾公园将通过绿化种植再现“水巷茶棚”的历史风貌;以园林小品打造“万舟骈集”等景点,再现昔日运河上繁荣景象。
通州区大尺度绿化,营造自然宜人的滨水环境,让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根据规划,城市副中心将形成“一环、两带、两区”的绿色空间整体结构。其中,“一环”是沿城市副中心构建宽度为200米至1000米的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张家湾公园是该环中最大的一处公园。
> 晚秋的江西,田野里一片金黄,处处可见丰收景象。与之映衬的,还有触目可及的蓝天白云,漫山遍野的墨绿,潺潺流动的清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田园山水画卷,散发着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