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林鸣在建设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座大桥——珠海大桥时听说了胡应湘的名字。“胡先生在内地投资了电厂和中国大酒店等多个项目,与我们专业最近的是广深高速公路和伶仃洋大桥的构想,很仰慕胡先生。”林鸣说。
2006年,为了探讨双方合作投资建设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可能性,林鸣所在的中国交建派遣他带领专业团队专程来到香港拜访胡应湘。在位于湾仔合和中心的办公室里,林鸣第一次见到了胡应湘。
2011年7月的一天,林鸣团队在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后暂住珠海,胡应湘前去拜访。同为工程师的两代人第二次见面。
当时正值炎炎夏日,年近八旬的胡应湘不顾舟车劳顿一大早便赶来,要与林鸣讨论潮汐发电的试验方案。林鸣颇为感慨:“胡老事业上早已功成名就,生活上衣食无忧,我除了感动,也受到了莫大的鞭策。”
“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
港珠澳大桥被称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它不仅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首条海底深埋沉管隧道。特别是海底深埋沉管隧道,是整个大桥工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建设外海沉管隧道,当今世界上也只有极少数国家具备外海沉管隧道建设能力。担任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的林鸣说,岛隧工程从2005年开始准备,随后十多年一直在为解决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而奋斗。
在工程筹备阶段,林鸣曾组织项目组到国外考察。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并开出了1.5亿欧元的天价咨询费。林鸣说:“我们所建设的不仅仅是香港回归后的世纪工程,更是大国的经济宏图,我们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
在林鸣的工作团队,中国的建设者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花了两年时间,不仅解决了外国人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攻克了世界深埋沉管隧道的一系列难题,成为世界上“深埋沉管结构设计”“深水深槽沉管安装”等技术的领头雁。
新华社广州10月23日电(记者王攀 周强)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港珠澳大桥23日正式开通。这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