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周玮)重阳糕、菊花酒、茱萸佩,农历九月初九将至,一道道重阳风景述说着人们辟邪求寿的生命祈愿。
在人文学家李汉秋看来,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清明和重阳形成对举,一个迎春,一个辞秋,都是大自然盛衰转捩的节点。“重阳蕴涵着如何对待盛与衰的哲学,其现实层面的重点落在如何对待‘人老’和‘老人’,从而突出了对家庭人伦、社会伦理的关怀。”
重阳节俗始于汉朝,成于魏晋,此后一直是重要民间节日。唐人有许多诗歌反映了当时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郭震有诗《子夜四时歌》云:“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明清以来,重阳节习俗除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或茱萸酒等饮宴游乐活动外,还有祭祀城隍、灶神以及酬神演剧等祭祀活动,更有亲戚交往等社会活动。
“随着文明的发展,辟邪避灾的最早动因逐渐淡化,求愉悦和祈增寿的色彩越来越浓,其中蕴含着一条红线:斗寒抗衰提高奋斗精神。”李汉秋说,古人用时令的天然植物来防病延寿,就像端午用艾和菖蒲一样,重阳主要用茱萸和菊花。对菊花,中国人历来有特殊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傲霜斗寒,不畏逆境,正所谓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的诗说得更充分:今日我重九,谁谓秋冬交。黄花与我期,草中实后凋。香余白露干,色映青松高……夕英幸可掇,继此木兰朝。“在苏轼看来,草中后凋之菊花,其玉骨仙肌堪与青松试比高,掇食其落英可承屈原之高洁。”
重阳在后世成为祝寿节、老人节。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举例说,在壮族,人们将农历九月九日称为“祝寿节”,壮族老人在满六十岁生日那天,子孙都来庆贺,并且为老人添置一个寿粮缸。此后,每到九月九日,晚辈都要给寿缸添粮,直到添满为止。这缸粮米,称为“寿米”。平时不能食用,只有老人生病时才煮给老人吃,说此米能帮助恢复健康,延年益寿。缸里的米不能吃完,否则老人不长寿,所以晚辈要在重九这天给老人添满米粮。出嫁的女儿也在这天拎着新米回来“补粮缸”。这真是一则敬老的良风美俗。
祈愿高堂高寿这是重阳节的传统内涵,是我们今天应当着重传承的。李汉秋建议,以重阳敬老节兼中华父亲节,通过重阳节把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如今我们还要发扬重阳节蕴含的登高志昂傲霜抗寒的奋斗精神,提高生命的境界。”
如专家们所说,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周而复始的重要人伦节日,可以加深对自己文化的体验和认同,进而成为全民族的“文化记忆”。 当我们与挚友亲朋一起度过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时,已经在延续中华文化的历史记忆。
10月7号上午,在安徽芜湖三山区某十字路口,一位老人骑着电动车,行进到马路中间时,突然摔倒,此时,市民小陶刚好开车逼近了老人,那么,老人和小陶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新华社石家庄10月2日电(记者许苏培、赵鸿宇)5年前,两个农村老人推上二八自行车,带上油炸花生米,开始了他们的骑行梦,北至漠河,南抵海南,车辙绵延上万公里。他们相信,远方不远,只要出发终能到达
原标题:住院6天离世被收7天药费咸阳市民李先生的父亲住了6天院不幸离世,部分药物医院收取了7天费用,“父亲去世了怎么可能吃药?”目前,物价部门要求医院退还多收取李先生的303.95元药费。
老人急症求助小伙 9月9日晚,家住北京天通苑地区71岁的高永安大爷因为药物过敏突发疾病,老伴杨世英本想带高大爷去医院救治,但在送医路上却先后经历老伴摔伤、大小便失禁,以及打不到车的种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