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岁老人刘杰的核工业情结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9月27日,手机收到这样一则网上新闻: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二机部部长、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两弹一艇”元勋刘杰同志于9月23日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4岁。
思绪顺着搭乘的京广铁路上的列车,漂到了铁路沿线的湖南郴州,今年5月,记者在七一一矿•爱国主义纪念广场前,见到了老人在纪念石上的题字——“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
因新中国第一块铀矿石,刘杰结缘中国核事业,核成为他一生最深刻的烙印。
湖南郴州七一一矿•爱国主义纪念广场前的纪念石上,刘杰题写“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
作为“两弹一艇”功臣、中国核工业奠基人之一,刘杰经历了中央决策、争取苏援、苏援中断、完全彻底自力更生等几个阶段,圆满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研制试验成功和核潜艇动力装置初步设计,建成了国内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为我国核工业创建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业之石”开启的人生新征程
铀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有没有铀资源,决定着我国能不能自力更生地发展核工业。
1954年,地质部的一支地质队伍在综合找矿中,在广西发现了铀矿床。1954年秋,时任地质部常务副部长的刘杰和李四光先生、钱三强先生三人,带着产自广西的铀矿石标本,向毛主席、周总理汇报。
刘杰手持盖革计数器进行探测,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响声,这证明中国地下埋藏有铀矿。
其间毛主席问刘杰,“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刘杰回答:“据专家们初步考察,我国南方包括广东、湖南、江西等地,有可能找到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毛主席高兴地说:“很有希望,要找,一定会发现大量铀矿。我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国家也要发展原子能!”
汇报结束时,毛主席拉着刘杰的手说,“这是决定命运的事,要好好干!”
这块“开业之石”将刘杰带进了核工业,也让我国核工业正式起步。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作出了创建中国核工业的战略决策。
这是一块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观看过的铀矿石标本,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科技工作者首次发现和采集的铀矿石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