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塞外“粮仓”稻农之变(3)

2018-10-02 12:26: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农民”高收益未来可期

水稻刚刚开始大面积采收,期待收成的农民心里已然有了落差。

在张红梅家的米厂,一张国家公布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通知张贴在门口。“开始大面积收割前,大家才意识到价格下调了,心理落差很大。”但在张红梅看来,“这也是好事。”

“国家调控收购价后,指明了一个方向——优质优价。今年合作社里种植国标一级米的收购价达到了3.08元,比常规米(二级米)的价格2.6元高出了四毛八。”张红梅说,“显而易见,明年一级米种植订单会增加,而眼下在合作社里,种植一级米的有不少是那些已经通过稻鸭、稻蟹赚了一笔的稻农。”

“我们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有机水稻,虽然成本略高,但收购价格和市场行情也非常可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农业局党组书记邓立介绍,新疆去年首次实施“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补助政策,对当地17家大米企业推行准入和统一标识,符合标准的企业在大米包装袋上使用“察布查尔大米”地理标志商标,“贴标”后的大米开始“抱团”走向市场。

邓立说,当地明年还将建由企业共同出资、占地200亩的现代化加工厂。“统一打造‘察布查尔大米’这一个品牌,各自小厂全部关停,真正通过众人拾柴实现企业合力,推动质量提升形成核心实力与竞争力。”他说。

“以后,合作社只需要专心做基地建设,引入农资公司对社员土地进行从测土配方、土壤定制,到选种育种、疾病防控等一系列农田跟踪服务,提供优质产品。”张红梅说,她现在已经对“新农民”有了更新的认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