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围绕冬枣,徐林成和村民们没少做文章。在“崔庄冬枣”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村民们马不停蹄又建起了农家院、古戏楼、博物馆,规划采摘、观光路线,办冬枣采摘节。
“光农家院这一项,今年平均每天来住宿的就有100多人,比去年翻了一番。枣树可是我们的支柱产业。”徐林成兴奋地说。
尝到冬枣甜头的还有72岁的枣农于桂新。“我们老两口包了百十来棵树,一年能产1500多公斤冬枣,收入3万多块。”再加上平日里帮忙照看皇家枣园,于大爷一年的收入能有5万多块。
不过,今年冬枣产量下降了差不多有8万斤,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减产就意味着减少收入,可村民们为啥不担忧呢?
徐林成不再卖关子,而是站在皇家枣园一颗600多年树龄的枣树旁,道出了其中的谜底:对百年古枣树实施保护措施,不再人为干预强行让枣树多结果。
过去,为了提高冬枣产量,一般会对冬枣树做开甲处理。“如果不进行人工调节,冬枣果实大小会相差很大。”天津农学院专家高梅秀说,冬枣经济效益的关键就是通过开甲来坐大果、早下树,但这会对古树复壮产生影响。
“古冬枣树可是村里的‘金疙瘩’,不能只顾眼前,断了子孙后来的‘财路’。”徐林成反思道。经过一番争论,村里最终达成共识,让古树休养生息。从今年开始,该村对3000多棵古枣树不再进行开甲高产技术操作,而是顺其自然开花结果。
今年冬枣采摘节上,村里还创新性地推出了“亲亲田园”项目。来摘枣的游客可以在枣园里栽种一棵冬枣树,体验耕耘与收获的喜悦,也是对古枣树多一份了解与珍视。
“我们在皇家枣园旁边开辟了60亩地,供游客们认养。”负责项目实施的天津华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慧说,认养的枣树按古法种植,每棵树占地在8平方米左右,因此树下还能种植一些蔬菜,让林下经济更多彩。
“希望通过深加工和增加冬枣文化附加值,争取让村民‘减产不减收’。”徐林成望着远处的成片枣林,信心十足。
新华社南宁10月2日电 题:书写沿江东向发展大文章——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新观察 新华社记者 何伟 千里西江作为珠江主干流,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
国庆假期不少人自驾出游,自驾出行之前要注意哪些方面?需要作何准备?收好这份自驾游注意事项,给出行多一份安全保障。 一、检查汽车刹车片、轮胎、水箱等 检查水箱水、雨刮水、防冻液等水类,以防变质
> 人民网北京10月1日电(朱江)时值国庆69周年,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小新”联合多家央企倾情打造《别人家的小孩》歌曲MV,为祖国母亲庆生。“孩子,你是最棒的!”响亮的口号赢得网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