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崔庄冬枣“减产”的新期待

2018-10-02 08:4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天津10月2日电 题:崔庄冬枣“减产”的新期待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

从9月底开始,徐林成几乎一刻不得闲。国庆假期头一天,来崔庄的私家车就停满了村口。作为天津滨海新区太平镇崔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林成忙得不亦乐乎招呼着进村的客人们。

“这不村里办了采摘节,大家都是奔着冬枣来的,可甜着咧!”

又甜又脆的崔庄冬枣,是全国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全村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往年,崔庄冬枣的年产量40万斤都打不住,可今年,产量只有30万斤不说,全村上下似乎一点都不着急。这是为什么呢?面对记者的询问,徐林成笑而不语。

据明史记载,早在6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在娘娘河北岸种植冬枣树。相传明孝宗皇帝曾和皇后张娘娘在这片冬枣林中采摘、品尝过冬枣,始建“皇家枣园”——崔庄古冬枣园。

三千顷田园如画,六百年冬枣飘香。如今,在这一我国成片规模大且保留最完整的冬枣林中,有600年以上的冬枣树168棵,400年以上的3200多棵。有些干瘪的树干上虽然满是岁月沧桑的痕迹,但至今依旧枝繁叶茂。

记者走进时下崔庄的皇家枣园,迎面看到一颗枣树上,通红的、带着青皮的冬枣压满枝头。树干上的一块标识牌上记录着这棵枣树的种植时间:1406年。摘下一颗略带青色的枣儿放入口中,清脆多汁,满口回甜。

“话说早几年,收益不好,冬枣甚至是农户的负担。”徐林成回忆。从2011年开始,村里成立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将自家枣树交给合作社,村民负责日常管理,等每年十月采摘季结束,合作社再将收益返给村民。至此,冬枣才日渐成为村民们增收的寄托。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