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从“吃饱饭”“多挣钱”到“发展好”——记河南省内乡县长岭村40年的变迁(2)

2018-09-30 16:48:1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打通困在路上的“障碍”

面朝黄土背朝天,山里刨食,想致富,不容易。

1980年,时年20岁的李彩灵嫁进了长岭村。她回忆道:“大雪天,我是跑了20里山路进村的。”

长岭村行路难,仅能通行木板车的山路是致富路上的绊脚石。山里的花生卖不上好价钱,山外的豆腐进山却涨成肉价钱。长岭村的生活依旧苦。

1990年前后,村里人开始大规模外出打工,人口外流,土地抛荒,山村尽显颓势。

农村要发展,根子终究在土地。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这些问题时时拷问长岭人,更拷问长岭村的带头人。

“1998年当选为村支书,我向村民立下军令状,要把荒山变梯田,梯田变成金银坡。要把小道修成盘山路,让山里的人和货走出穷山坡。”追忆往昔,周全力感慨万千。

致富先要补短板。1998年至2008年,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长岭人用了10年时间将村里一半的荒山坡改成了梯田;2005年,一条长25公里、宽5米的土路全线贯通;2011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水泥”路成为历史;眼下,一条条通组路、串户路将农户相连,旧貌换新颜。

致富路上不能等,更不能停。一层层梯田绕山走,梯田怎么变“金山”?村支两委研究决定,大力发展林果业。赴河北,奔山西,周全力和村干部最终选定了京东油栗和大红袍花椒。2003年,长岭村引进了新作物,种植了近万亩板栗和花椒,仅此一项,种植户人均增收近4000元。

  迎来正在途中的发展

道路通了,长岭的产业就盘活了。

2011年,村里又招引了昌宇果业,签订8000亩土地租赁合同,种植核桃,剩余的荒山坡也找到了“好婆家”。昌宇果业将荒山反租倒包给农户,规模发展,闲散村民转身变为 “造林工人”。简单算算账,现在一亩核桃年产值在3000元左右,等到核桃树进入盛果期,效益会更好。长岭村仅土地租赁一年就获利近百万元,企业和农户实现双赢。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