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穿越9000年的丰收味道——河南裴李岗村丰收见闻(2)

2018-09-22 10:2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考古发掘证实,这些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农民,在房子周围挖了不少窖穴,里面贮藏着每年秋季收获的农作物。看着这些形制规整、功能丰富完整的农业石器工具,一副热闹的农耕画面跃然眼前:人们用石斧砍掉灌木,用石铲、石锄翻土松地、播种,丰收之时用刃部有锯齿的石镰收割,收获的谷物用石磨盘、石磨棒分离穗粒,加工成粮食。凝神细望,仿佛可以闻到石器打磨间飘溢的小米香,那一定是近万年前的丰收味道。

从石铲到旋耕机,从石镰到收割机,从吃粟米到吃精细粮,9000多年沧海桑田,裴李岗村的农业生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裴李岗村党支部书记王东伟说,这些年国家在农业上投入越来越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土地平了、地里有井了、田边有路了,过去的岗坡地现在都成了高产田,村里还有两个合作社,从种到收都是现代化农机“一条龙”,亩产轻轻松松上千斤。

环境在变、时代在变,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但裴李岗村,乃至中国的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对农业的热爱、对丰收的希冀从未改变。裴李岗村民王选阁老两口种了9亩地。“过去说‘男怕八月,女怕腊月’,秋分左右又收秋粮、又种小麦是最苦的时候,碰到灾年还收不了几颗粮,可现在好了,粮食丰收不用愁,干啥农活都有机器,方便又省事。”看着地里隆隆作业的玉米收割机,王选阁轻松地说。

虽说农活越来越轻松,但王选阁和大部分村民一样,每天还往地头跑,就算白天在镇里打工,下班了也要先去地里转一圈再回家。“别管咋变,地是宝疙瘩,粮是命根子,一天看不到心里都空荡荡,想得很。”王选阁说。

对土地的爱,对丰收的盼,绝不会随着年龄和时间而消退。今年94岁的代格妞从11岁开始干农活直到现在,每年都自己种地、收粮。今年春天,孙子怕她太辛苦,把家里的4亩地都种上了果树,可她硬是在果树边垦出半亩地种上了玉米。秋收时,她自己到地里掰下几颗玉米,煮了嫩玉米,做了玉米粥。“以前只有丰收了才能喝碗玉米粥、吃个玉米馍。”代格妞说,“吃到这味,就知道今年丰收啦,心里也踏实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