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银川9月12日消息(记者许新霞)水是发展的命脉。这句话对于曾经中南部靠天吃饭、北部因黄河而兴的宁夏来说尤其如此。
宁夏的治水史绵延数千年。历史上,早在2200多年前,秦朝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逐匈奴,在河东设郡置县、开渠灌田、屯垦戍边,正式拉开了宁夏水利开发的历史大幕,历代修建的秦渠、汉渠、唐徕渠、惠农渠等古渠流润至今,造就了享誉世界的引黄古灌区。因此,有人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水开发史。兴水利、除水害是宁夏水利人不变的使命。
伴随着新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60年来,宁夏水利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工程水利阶段。建国后至新世纪以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以农业供水服务为重点,宁夏北部平原建成了近520万亩的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建成了近100万亩的扬黄灌区,南部黄土丘陵建成了近50万亩的库井灌区,初步形成了全区灌溉、供水、防洪、水土保持等工程体系,不仅造就了“十大新天府”的盛景,而且创造了“旱塬变绿洲”的奇迹。
第二,资源水利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利是经济的命脉,面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困局,宁夏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以高效利用水资源为中心,拓展和延伸治水的内涵和外延,一个为农业、工业、城市、生态各业服务的大水利格局加快形成。全区共有300多万群众告别了千百年喝水难的苦涩历史,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4%。完成了11个县区水务一体化,供水覆盖宁东等12个主要工业园区和9个县区200多万城乡居民。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占全区灌溉面积的1/3。五年来,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6提高到0.52,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191立方米,年引黄河水量由最高年份的89亿立方米稳定在65亿立方米左右。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8日电 新疆:“民情书包”夯实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华社记者刘兵、齐易初 朴实的军绿色斜挎式帆布书包,总能勾起一代人对青春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