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困户来说,经济风险主要来自于产业扶贫的失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晓毅说,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很大,特别是实施大规模精准扶贫以后,一些农业产业项目趋同、选择的品种单一,随着过去几年种植的水果和特色农产品逐渐进入丰产期,集中上市以后可能会带来价格的波动,加剧市场风险。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说,产业扶贫所种植的经济作物相对于传统大宗农产品而言,具有高产出、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贫困地区原来的农副产品产量相对较少,没有经历过大的市场波动,相对于其他地方,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弱一些。同时,贫困户也并非完整的市场主体,很多贫困户经济能力和劳动能力都比较差,应该选择从事投入较少、产出稳定、风险较少的农业项目。
脱贫攻坚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如何防范同质化的扶贫农产品大量集中上市造成的价格波动风险?
贺雪峰认为,完善冷储手段、寻求精细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这些更应该是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的责任。在王晓毅看来,如果想要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贫困户还需要一个成长过程,现阶段一味要求贫困户进行精细化、专业化生产,其实是把下一阶段的工作拿到这一阶段来做。
“价格低和产品卖不出去其实都是区域产品过剩导致的生产者议价能力低。”王晓毅说。背后原因是大量同质化农产品的集中上市与贫困地区仓储、物流、市场网络的不完善造成的结构性矛盾,“在很多贫困地区,缺乏能够辐射全国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
王晓毅建议,在产销对接和风险防范上发挥政府有形的手,“地方发展扶贫产业,应该在扩展市场渠道上投入更多力量。另外,政府应该科学分析信息,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出预警,通过引入农业保险机制、延长产业链等方式,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可能给脱贫攻坚带来的掣肘。”(记者张典标、蒋成、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