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滇池治理:两种发展观的较量

2018-07-25 10:06: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特别是“借水”牛栏江,每年向滇池注入约5.66亿立方米“活水”,增强了自净能力。

500多亿元投进去,滇池水质如何评价?到“十二五”末,国家有关部门的评估是:滇池总体水质“企稳向好”,20多年首次摘掉“劣”帽子。具体说,湖体水质消除了黑臭异味,重度富营养转变为中度富营养,35条入湖河道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2017年,滇池水质继续保持Ⅴ类,蓝藻水华发生程度向中度和轻度过渡,生物多样性增加,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鸟类彩鹮及白眉鸭又回来了。

根据昆明市提供的材料,2018年上半年,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进一步上升为Ⅳ类、轻度富营养,但水质改善的稳定性还有待观察。

“滇池治理的代价很大,但这笔投入产出的生态账仍然是合算的。”随行的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督察一处处长白平表示。的确,“滇池兴,则昆明兴”。因为水环境改善,滇池不仅再次成为昆明居民的“休闲天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上百个观光度假特色项目也发展起来,加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未来收益将有望覆盖滇池治污的费用。

从“滇池之痛”到“滇池之治”,彻底警醒了昆明人。20年的滇池治理,实际上在倒逼昆明乃至云南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据吴涛介绍,根据昆明市今年发布的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前将继续投资141亿元削减流域污染负荷。

500亿元投入不是终点,Ⅴ类和Ⅳ类水质也不是最终目标,滇池治理将继续。“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人们期待滇池可以“淘米洗菜、捉鱼捞虾”的那一天!(记者 宋振远 向家莹)

关键词:滇池治理保护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