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扶贫:保姆式帮扶该不该?

2018-07-25 09:1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扶贫:保姆式帮扶该不该?

《半月谈》近年刊发了一系列扶贫领域的原创报道,引起舆论强烈反响。有网友留言称,现在党和政府的扶贫方式从服务型转向了保姆型,意指为贫困群众提供的帮助太多、太全了,让贫困群众有了“不劳而获”的机会,也是对非贫困群众的不公平。

那么,现在的帮扶是保姆式吗?这种方式究竟好不好呢?

当前,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扶贫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向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提供其所需要的安居、教育、健康、就业、兜底等各项保障服务措施。类比来看,扶贫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和内容,与我们认知中保姆需要提供的吃、穿、住、卫生等各种服务保障,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性,甚至扶贫工作人员要管的事情涉及领域更广,事项也要多出很多。从这个角度看,扶贫工作人员要成为贫困群众的“保姆”也未尝不可。

其实,保姆型这种服务形式在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并不罕见。针对创业人员,党和政府会提供保姆式服务;针对人才引进,保姆式服务、保姆式管理公寓等常常是“标配”;针对营商企业,当地也会提供保姆式服务,项目落地审批、搭建融资渠道等一条龙办理……那么,在扶贫领域提供保姆式帮扶又有何不可呢?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因病、因学或是“无能为力”致贫,先天发展条件不足,就需要这种保姆式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诸如:帮助他们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他们创造可以“起跑”的必要条件和平台,为他们的一些自我发展尝试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和托底,让本就相对弱势的他们减轻些负担,跟上步伐,如期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