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器官捐献协调员:“摆渡”在生死之间

2018-07-23 07:40:0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记者了解到,西部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的数量从2012年10名下降到目前仅有的3名,人才流失也让医院很“头疼”。

同时,家属的不理解、社会的不认可、繁重的工作、随时出差……心理压力大也是这个群体的“通病”。

刘丽伟回忆起自己第一次面对器官捐献者家属时的场景,“我对着家属宣读器官捐献的一些事项,刚一开口眼泪就哗哗地流出来了。那种悲痛又复杂的心情,真的很难受。”刘丽伟告诉记者,一方面,家属面对亲人去世时悲痛欲绝的心情感染着她,让她的心情很沉重;另一方面,自己肩负着器官捐献协调的重要使命,要保持冷静客观,还要用博爱的精神、奉献的精神引导和感染家属。所以很多时候,自己的真实情绪是被压抑的,需要强大的内心才能承受。

有一次年冬天,刘丽伟完成一例器官捐献的协调工作从医院出来,已是半夜了,她独自在路边等车,又累又困,一直压抑的心情终于有机会释放,开始默默流泪,最后放声大哭。“协调员也有自己的情绪,我们心理压力真的很大,很多时候只能自我疏导。”刘丽伟说。

刘丽伟向记者介绍了她的工作流程:跟医院共同确认见证捐献者脑死亡,与家属沟通协调、办理相关捐献手术,进手术室见证器官获取全过程,手术结束以后组织医护人员向捐献者进行简短的默哀仪式。协助家属把捐献者送到殡仪馆,参与捐献者的告别仪式,对家属进行心理安慰。

  完善职业发展机制,让更多“生命礼物”延续

记者了解到,2010年3月启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至今的8年来,我国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累计挽救了4.6万余人生命。然而,在生死之间搭建桥梁,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的不断壮大,还需要更多努力。

“现在很多基层医院没有专职器官捐献协调员,不利于器官捐献工作的推广普及。”薛瑾建议,希望国家能够完善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职业发展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待遇,吸引更多人从事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