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器官捐献协调员:“摆渡”在生死之间

2018-07-23 07:40:0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这些数据背后,也凝聚着器官捐献协调员的汗水与努力。“捐赠者家属的理解,受捐患者获得重生,生命的延续让这份工作非常值得。”薛瑾说。

  不被家属理解、心理压力大、职业缺乏前景

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福州总医院器官获取组织负责人郑凯告诉记者,2017年,福建全省完成人体器官捐献34例,今年上半年完成了22例。目前,所有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十分辛苦,经常需要面对的是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甚至谩骂。

“想要完成一例器官捐献不容易,一般而言,器官捐献协调员接触的10位潜在捐献者中,最多只有1位最终完成了捐献。而且,很多捐献者从协调员第一次接触到完成捐献的时间跨度,都在一周以上,长的有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郑凯说。

对器官捐献协调员来说,吃苦是必备的素质。今年4月,郑凯所带领团队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林钦就经历了3天不眠不休的忙碌,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之间来回奔波,连续完成2例器官主动捐献,3天只吃了3顿饭。

“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器官捐献是不被理解的,一些不理解的患者家属在我们第一次和他们交流的时候,都会破口大骂‘人都死了,你们还要摘他的器官,你安的是什么心嘛!’一些家属甚至会推搡打骂器官捐献协调员。这时候,我们只能是暂时回避这个话题,但会继续为患者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杨昌城说,就算患者及家属无意进行器官捐献,协调员也要将心比心,理解他们的心理,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前,我国器官捐献协调员总共仅有2200多名,与日益增加的器官移植手术需求相比,人才的匮乏相当明显。

“器官捐献协调员还缺乏完善的职业激励机制,没有不断提升的标准和渠道,护士可以通过不断努力考级成为高级护理师,器官捐献协调员一直就只是协调员。”薛瑾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