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小区处理垃圾的物业人员,可能对于垃圾分类更有发言权。
“就算有居民很认真地将垃圾分好类,但是垃圾车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车都给收走了。我走过不少小区,看到的情况很多都是分类投放搞得风风火火,在收运和处理环节却依旧‘杂锦一锅饭’。”在北京市多个小区担任过物业经理的罗小强说,他们在小区里举办过垃圾分类宣传,“说实话,网上搜索垃圾分类宣传册,大多数内容虽然全,但是细节似是而非。我们也试图联系过一些组织与机构,但发现他们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也依托垃圾分类知识贫乏的兼职人员和志愿者。比如,‘电池到底是有害还是其他还是可回收’‘纸是可回收的,可是为什么所有回收人员都不收纸杯’,这样的问题,即使网上搜索答案也是似是而非,感觉就是宣传和后端处置是脱节的”。
“现在问题就是老百姓扔垃圾时不分类,特别是年轻人。计量收费,你产生多少垃圾收多少钱,他肯定会分拣。可回收物可以卖钱,我卖了钱就不用扔了,我扔了还要付钱。这样他肯定会分拣一部分,另外有点闲暇时间的人,会把自己的其他垃圾,比如厨余垃圾处理、消化,包括做酵素等很多处理方法,自己家里也都可以实现,可以自己处理。”曲屹松说。
问题三
如何不成为下一个“限塑令”
作为未来的落实者,曲屹松认为,现在全面推广垃圾分类,老百姓脑子里还没这个概念,“一旦未来涉及到利益了,可能一年两年看不出来,积累下来效果就很明显了,垃圾量肯定会大幅下降。我非常支持这个事,肯定是好处大于坏处,希望政府把这件事做细致了”。
不过,也有人提出,未来在收费时,如何走出单纯为了收费而收费,或抱着为了减轻地方在垃圾处理方面的财政负担,或弥补当前垃圾费征收不足等目的的收费怪圈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