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撕开网络欺诈5张“假面具”

2018-07-12 10:56:0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撕开网络欺诈5张“假面具”

制图:蔡华伟

假低息

  抛出中奖当诱饵

“恭喜你,中奖了!688元免费花。”去年,家住无锡的小李在使用某手机APP购物时收到了一条“诱人”的推送消息。

按照网页指引,小李注册并提交了个人信息,“如愿”领取了688元。但这688元并不能马上使用,必须在借款2000元后才能使用,而且网贷平台承诺日息低至0.03%,每月只用还总借款额的10%即可,如果客户立即借款相当于白送了688元。小李禁不住诱惑,而且急需用钱,当即就签了2000元的借贷合同。

然而,小李没有想到的是,低息利诱其实是障眼法,网贷平台并没有把高额的服务费、手续费、平台运营费等算进利息中,这些费用加起来远远高于我国民间借贷年化利率不得超过36%的法律红线。当小李借款逾期不能还款时,平台要收取的费用几乎是本金的100%,甚至会超过本金。借贷平台的工作人员告诉小李,可以通过另外的借款平台,用同样的方式继续借款还利息。就这样,小李又被迫在多个借款平台贷款,债务越来越大。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提速,但也出现了一批以“高收益无风险”“免息贷款”等为幌子的诈骗陷阱。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监测发现超过2.5万个互联网金融网站存在异常,违规开展业务的超过5700个。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

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创新发展过程中,在市场准入门槛、监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管盲区,抓住互联网金融用户对高投资收益的逐利心态假意集资集款,最后携款逃之夭夭。面对“诱人”的所谓收益承诺,投资者一定要保持理性、保持清醒,认识到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

1234...7全文 7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