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是算法本身的影响。“这可能是无法完全避免的,由深度学习算法本身的缺陷决定,它存在内在对抗性。”王金桥表示,目前最流行的神经网络不同于人脑的生物计算,模型由数据驱动,和人类的认知不具有一致性。基于深度学习的框架,必须通过当前训练数据拟合到目标函数。在这个框架之下,如果机器要识别狗,它会通过狗的眼睛、鼻子、耳朵等局部特征进行可视化识别,而这些可视化特征却能给想利用深度学习漏洞的人机会,后者可以通过伪造数据来欺骗机器。
除了人训练机器的数据本身有偏差以外,机器通过对抗性神经网络合成的数据也可能有问题。由于机器不可能“见过”所有东西(比如识别桌子,机器不可能学习所有长短宽窄各异的桌子),人也不可能标记所有数据。如果研究者输入一个随机的噪音,机器可以向任何方向学习。这是一把双刃剑,机器也可能合成一些有问题的数据,学习时间长了,机器就“跑偏”了。
数据的均衡或可减少“跑偏”
不少科学家以“garbage in, garbage out”来形容“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中科视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刘昕说:“对机器学习而言,进什么就出什么。监督学习就是让模型拟合标签,比如训练者把帅哥都标记成‘渣男’,那么机器看到刘德华,就会认为他是……”谈到诺曼引发的讨论,刘昕表示:“不需要担心,人类本身就有各种歧视和偏见,用人类生产的数据训练AI,再批判AI不够正直良善,这么说有点危言耸听。”
偏见、刻板印象、歧视都是人类社会的痼疾,有些流于表面,有些深入社会肌理,无法轻易剥离。在这样的语境中产生的数据,携带着大量复杂、难以界定、泥沙俱下的观点。如果研究者没有意识到或着手处理这一问题,机器学习的偏见几乎无解。真正的“公正算法”或许是不存在的。
这是6月29日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元町工厂拍摄的即将下线的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只排放水的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被称为“终极环保车”,2014年底面市以来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