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纸上整改难过关 多地党政一把手被督察组就地约见

2018-06-14 09:1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纸上整改难过中央环保督察验收关 多地党政一把手被督察组就地约见

灰白色,炭黑色,几十米高、堆得如小山般高的冶炼废渣,延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低洼处一片片银白色的废渣犹如“银滩”,明黄色、淡绿色的积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不置身现场,绝对想象不到,这里竟然就是有着中国最优良港湾之称的北部湾的一部分。

“你们说说,这状况该怎么形容?”6月10日,当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以下简称第五组)目睹如此惨状后,显然有些愤怒。当着北海市市长蔡锦军的面,他请北海市铁山港区政府及企业负责人用一个词来描述眼前的景象。

大量强碱性冶炼废渣堆侵占滩涂约600亩;铁山港约1400亩区域被违规倾倒。看了这两个数据,谁还能无动于衷?当晚,翟青就地约见北海市市委书记王乃学、市长蔡锦军。

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督察启动以来,因“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问题突出,已有多地党政一把手被就地约见。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结束后,31个省区市公开了逾120万字的整改方案。无疑,单靠“纸上整改”肯定过不了中央环保督察的实地验收关。

  举报问题未整改反而愈演愈烈

6月7日,督察组进驻广西自治区开展“回头看”,不久便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北海市北海诚德镍业公司(以下简称诚德公司)冶炼废渣堆填铁山港严重污染环境问题。

尽管有地方官员陪同,6月10日,在没有告知时间地点的情况下,督察组一行来到北海市铁山港区。督察组锁定的目标是诚德公司及其下游企业广西瑞德环保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瑞德公司)。

诚德公司号称广西自治区规模最大的特种钢材冶炼企业之一。然而,这家企业自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进驻广西自治区后,直到今年6月7日“回头看”督察进驻,两年来,群众举报一直不断。其中的焦点问题是,诚德公司200万吨冶炼废渣堆填铁山港,占用海滩面积超过400亩,严重污染环境。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督察组对北海铁山港码头西港区5号、6号泊位仓储工程项目、西港区7-10泊位货运中心工程项目和综合物流仓储工程项目等填海区域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发现,该填海区域大片土地被冶炼废渣覆盖。卫星数据初步估算,这一区域堆存冶炼废渣超过100万吨,占用铁山港码头填海区域约1400亩,而且2016年以来新增填海面积约550亩。

据督察组现场核实,诚德公司矿热炉生产线自2013年6月投产以来共产生矿热炉渣约80万吨,未经批准全部露天倾倒于铁山港码头填海区域,同时,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渗措施,没有进行渗滤液收集处理的情况下,督察组现场发现黑色矿热炉渣遍布填海区,覆盖面积超过800亩。

通过进一步核实,督察组发现,打着“综合利用冶炼废渣”名义的瑞德公司在铁山港码头露天堆存的精炼炉渣约30万吨,这30万吨炉渣同样无防渗措施,无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堆渣及渗坑占用铁山港码头约600亩。精炼炉渣含大量碱性石灰,其渗滤液PH值为12.1(属于强碱级别)。

《法制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倾倒堆填区域的乳白色废渣已出现大面积板结,且有明显的盐碱析出,渗滤液流入周边坑塘,坑塘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现场取样检测PH值达11.23(属于强碱)。督察组指出,北部湾近岸海域环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说白了,瑞德公司干的活就是把诚德公司废渣里残余的铁原料筛出来,再去卖钱,其余就地堆放。”参加现场检查的国家环保督察办有关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显然,用“环保”做粉饰的瑞德公司对铁山港造成了二次伤害。

  多地党政一把手被就地约见

有群众反映,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生活垃圾填埋场偷排污水污染周边水体,是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第三组)进驻黑龙江“回头看”之后接到的第一个举报电话。此后,当地群众举报不断。

针对群众的反复举报,第三组督察人员到向阳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核实。出乎督察人员意料的是,在接到督察组转办的举报问题后,香坊区仅派出两名基层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就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认定结果为不属实,并于6月7日在哈尔滨市政府网站进行了公开。

就在督察组到企业暗查过程中,四五十名村民陆续来到向阳垃圾填埋场附近,要求向督察组进一步反映向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偷排问题,并向督察组提供了4月15日企业偷排渗滤液的录像。第三组督察人员透露:“现场部分群众一度情绪激动,强烈表达诉求。” 

“广东清远市黑臭水体整治弄虚作假周边居民叫苦不迭”“泰兴市长江边倾倒数万吨污泥两年未整改还变本加厉”“石家庄市无极县‘敷衍整改’”“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一家木器加工厂假整改真欺骗”“宁夏自治区泰瑞制药表面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启动不到半个月,各督察组查出的“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问题屡屡被曝光。有些问题不仅性质恶劣,而且污染现场触目惊心。

6月9日,第五组在对广西自治区钦州、防城港两市督察整改落实情况以及群众举报问题进行现场核查时发现,钦州市一批应淘汰的“散乱污”小冶炼企业仍在违法生产,严重污染环境,但广西自治区有关部门却赫然公示已完成整改;防城港市大量养虾塘尾水流入大海;防城港市港口区公车镇部分垃圾甚至危废随意露天堆放,环境污染和风险突出。

针对钦州市的问题,当天,翟青约见了钦州市委书记王革冰、市长潭丕创。因铁山港固体废物污染等问题,6月10日,翟青约见北海市委书记王乃学以及市长蔡锦军。

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以下简称第四组)在江西南昌市督察时,对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交办的环境信访案件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发现南昌市对外公开“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问题,部分没有整改到位,存在明显的“表面整改”“虚假整改”问题。为此,第四组专门约见了南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动辄数万字笔上功夫不算数

从2015年底开始,不到两年时间,中央环保督察分四批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了全覆盖式督察。在中央环保督察启动“回头看”督察前,31个省区市全部公开了整改方案。

2017年4月28日,由广西自治区政府制定的整改方案公开。在这份近4万字的整改方案中,不仅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整改负责人,而且,广西自治区政府还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细化为37个具体问题。就这37个具体问题,整改方案不仅列出了整改措施、完成时间,还明确了整改责任单位。

与广西自治区的整改方案一样,其他30个省区市公开的整改方案也全部将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细化,也全部公开了整改措施、完成时间、整改落实责任人等。

《法制日报》记者发现,几乎每个省(区、市)的整改方案都在4万字上下,这样算下来,31个省区市的整改报告数字超过120万字。

洋洋洒洒,逾百万字的整改方案,哪些真正落了地?哪些又经得起中央环保督察的“回头看”?事实上,在5月31日,中央环保督察宣布对河北等10省区进行“回头看”督察时,一些地方或许认为这不过是中央环保督察玩的“狼来了”的游戏而已。

“你们到过现场没有?”第五组在广西自治区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等地进行整改落实现场核查时,第五组副组长曾向这些城市的市长公开发问,但基本上是有问无答。

“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一些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小九九。”6月12日,国家环保督察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多年以来,对于国家交办的环境整改问题,一些地方凭着“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蒙混过关,许多环境问题包括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整改,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没有人去较真,没有人盯住不放,咬住不放。”在这位负责人看来,这是造成此次“回头看”发现整改不到位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点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紧盯不放,一盯到底。”此次,中央环保“回头看”在进驻每个省(区)时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31个省区市逾百万字的整改方案就像一本书,中央环保督察组正在逐字逐页地对照翻看,究竟有多少页能够让中央环保督察组翻篇,恐怕只有涉事、涉地政府最清楚。(记者 郄建荣)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