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这个极度石漠化县为何盛产“愚公”

2018-06-05 19:36:0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这个极度石漠化县为何盛产“愚公”

求解不等不靠、在石头缝里向命运抗争的西畴脱贫攻坚精神

西畴人开山修路。(资料照片)

在石旮旯里造田造地,全家老小一起上阵,一干就是好几年。

在“悬崖”上修路,变卖家当筹钱筹物,每天凿石打岩不止。

……

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种种“愚公”故事:向大山挑战,与命运抗争,战天斗地,移山不止。

这样的故事还诞育、延展成为具有独特品格的西畴精神:艰苦奋斗,勤劳苦干。

西畴县为何盛产“愚公”?新时代该如何看待“愚公”之“愚”?在与诸多“愚公”的交流对话中,记者感受到的是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抉择和不屈,现实而感人,真实而深刻。

“愚公”何其多

首先请随着记者的探访脚步,来听几则“愚公”故事:

故事一:从石缝中抠出366亩土地

巨岩狰狞,乱石林立,木者村是一个贴在石壁上的村庄。“向石旮旯要粮,在石缝中要地”是这个村的宏大目标。村民用最原始的工具从石缝中“抠”出一撮撮泥土,并敲碎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大石头,然后把石头垒成地埂,把泥土填成土地,“无中生有”造出了366亩地。

故事二:4户人家6年终于修一条出村道路

肖家塘村只有4户人家。在村小组长侯寿高带领下,4户村民立下规约,早上7:30准时出工修路,晚上8:00收工回家,坚持修了6年时间,风雨无阻,寒暑不断,其中一人在修路中去世,一人被石头压断一个手指,硬是在大山深处刨出了一条“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走回来”的公路。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