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张艺谋:“时代给了你机遇,要对得起这个命运”

2018-06-01 09:41:1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从影40年,每个十年关口,怎样看电影、看世界?

“我们这一代人,严格意义上说,是跟着时代一块过来的。”回忆从影经历,张艺谋说,他是“时代的幸运儿”。

张艺谋1978年入读北京电影学院,1988年导演《红高粱》夺得柏林金熊,1998年拍摄《一个都不能少》,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2018年平昌冬奥会交接仪式上,他导演的《北京八分钟》再度“光彩耀人”。40年影艺生涯,和改革开放的国运同步。

“1978年,拜时代所赐,我有幸上大学、学电影。在这之前,我们这代人,插队、下放,工农兵都干过,没有想过能有这样一个改变……我们有幸成为艺术院校的第一批大学生,是时代的幸运儿。”

张艺谋回忆说,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人们求学若渴。校园里有种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学习的风气,“就像久旱的土地拼命地吸收养分、吸收水分一样”。

怎么看世界?“那时从没出过国,对世界完全不了解、不知道,世界只是一个概念。”

1985年,担纲《黄土地》摄影的张艺谋第一次出境,从香港到夏威夷,又飞到美国本土,纽约、波士顿、费城……走马灯般转了一圈。“我完全是晕的,资本主义,花花世界,眼花缭乱。”

1988年,《红高粱》斩获国际大奖。张艺谋说:“这是我的一个人生转折,打开了一扇更大的门。”

开门,对个人如此,对中国电影亦如此。张艺谋说:“中国电影其实大约就从1987、1988年开始,以一种腾飞的姿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第五代导演、第五代电影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代表着中国年轻一代电影工作者一种新的面貌。”

于今回首,张艺谋总结第五代电影人的轨迹:“从1978年打开国门,浮光掠影、眼花缭乱地见识到外部世界;到1988年,沉下来,开始立足自己民族的根……回到自己的乡土上来创作。所以那一批作品大体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带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关键词:电影艺术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