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味药:扶贫必扶智
如何破解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造血”功能不足的难题?以“扶智”入手成为共识。
安徽省岳西县扶贫夜校里,扶贫干部为群众讲政策、传技术、解疑释惑,请致富带头人及脱贫户现身说法,并与贫困户互动、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需求。扶贫夜校成为脱贫攻坚的“加油站”。
“养鸡培训对我帮助最大。学到了专业的养殖技术与经营理念,去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养了800只鸡。”岳西县平等村村民汪秀难掩喜悦。过去,她因缺少技能,一直无法脱贫。如今,在听取了夜校老师“生态立体种植养殖”的建议后,她在养殖基地还新栽了桃子、杏子等果树。
岳西县扶贫办主任杨效东说,该县已开办扶贫夜校2千多场次,3万多人次参加。“由于成效显著,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下一步,将加大慈孝文化教育,将精神脱贫再提升一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五号村驻村工作队长李建平介绍,他们利用拥有的教学资源,在村里开设脱贫课堂,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加大了对“田秀才”“土专家”的培训力度,贫困户种植养殖技术得到提高,自主脱贫能力显著增强。
“过去种地靠土办法,种不种归我管,收不收归天管。经过脱贫课堂培训,我学会了机械化种植甜菜的新技术,每亩地纯收入1000元。收成好了,干起活来也有盼头。”内蒙古兴和县大五号村贫困户张存仁说。
三味药:扶贫需精准
扶志与扶智结合后,如何精准施治?各地在认真总结扶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新举措。
科尔沁右翼中旗扶贫办主任陆拾玖介绍了其实施的“一带两转三改”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即党支部带动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改变居住环境、陈规陋习、饮食习惯,将实现整体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为引领农牧民健康生活,我们从改变饮食习惯入手,提倡‘控油控盐’健康饮食习惯;还开展了清垃圾、清路障、清庭院‘三清’行动,讲品德、讲文明、讲守法‘三讲’活动等。”
安徽则重点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力争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大户带动和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方式,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能从事一项特色种养业。
同时,安徽省还开展就业扶贫基地招募工作,吸纳贫困劳动者到就业扶贫基地工作,创新开展就业扶贫驿站载体建设,并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
山西和广西等多地也在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上,以精准脱贫为终极目标,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引导群众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脱贫。(采写记者:吴慧珺、李云平、刘彤、农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