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八十年鲁艺:那些激荡岁月的经典之作

2018-04-16 10:50:5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沈阳4月16日电(记者王莹、于也童)“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今年已经98岁高龄的鲁艺音乐系学员江雪这样形容《黄河大合唱》。无论是在抗日烽火中的延安,还是在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黄河大合唱》总能触动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情结,激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南泥湾》《白毛女》《拥军花鼓》……这些纵横了几代人记忆的文艺硕果诞生于一棵“文艺巨树”——鲁迅艺术学院。

纵然历经岁月荏苒,经典文艺作品却永不褪色,它们生于烈火硝烟,生于时代的呼唤,生于人民的感召。

1938年4月10日,延安鲁艺在抗日硝烟中诞生。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鲁艺人开始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到人民中间去。无数鲁艺人以笔为枪,用艺术呈现炽热的爱国情怀,各种文艺经典井喷而出。

“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鲁艺人却有着无比乐观的精神,很多经典作品都是在狭小的窑洞里完成的。”96岁高龄的鲁艺音乐系学员孟于是《白毛女》中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之一,回忆起这部歌剧的创作历程,她至今记忆犹新。

“一天晚上,作曲家张鲁突然急切地敲我窑洞的门,他说曲子马上就能写好,可是窑洞里没有灯油了,让我借他一些。”孟于回忆道,“我就让他进我的窑洞里先写,我出去捡煤核,等我回到窑洞里,那段经典的《北风吹》已经写好了。”

著名音乐家安波素有“小调大王”之称,他的很多作品都从民间文艺、民歌中汲取营养。“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谈起安波选用陕北民歌《打黄羊调》填词创作的《拥军花鼓》,安波的儿子刘嘉绥说:“这首新民歌既保留了陕北花鼓和民歌的元素,又注入了拥军爱民的内容。曲调朗朗上口,经常是上面演着,下边的老百姓就能跟着唱了。”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