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他们,把丰碑留在了中国北京

2018-04-07 10:16:1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他们,为中国和世界搭建了一座桥

离北京市委党校五六公里的宣武门十字路口东北角,坐落着宣武门天主教堂,这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教堂,俗称南堂。教堂的西侧,一尊青铜利玛窦雕塑静静伫立,身着明朝儒服的利玛窦目视远方,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1605年,利玛窦在宣武门建造了第一座经堂,它就是南堂的前身。在这里,利玛窦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5年,也是在这里,利玛窦和徐光启合作,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现在人们家喻户晓的点、线、平面等名词术语,都是两人当时确定下来的。

在李秀梅看来,利玛窦就是一座沟通中西的桥梁。利玛窦第一次出版了中文版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让中国的知识阶层“开眼看世界”,影响深远。同时,利玛窦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他给万历皇帝进贡了西洋自鸣钟,后来被中国的钟表行业奉为“祖师爷”。

在闭关锁国的明清时期,利玛窦等人带来的这些西方知识颠覆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比如,对于当时坚定认为“天圆地方”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利玛窦、汤若望等人的“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学说,简直是奇谈怪论。利玛窦去世数十年后,清朝的钦天监监正杨光先在其《孽镜》一文中批判:“果大地如圆球,则四旁与在下国土洼处之海水,不知何故得以不倾?”

利玛窦不仅把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几何学、机械学等带到了中国,还把中国的孔子、儒家学说介绍给当时的西方社会。利玛窦的后继者金尼阁整理了利玛窦日记记录的中国见闻,并在欧洲出版了《利玛窦中国札记》。该书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之上,对中国社会作了深入的观察,有西方学者评价说:“《利玛窦中国札记》这本书对欧洲文学、科学、哲学、宗教及生活方面的影响,或许要超过17世纪其他任何的史学著作。”“这本书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道德和宗教思想的概念。欧洲人也是第一次从此书中知道中国圣人孔子和中国文化的精粹儒家经典。”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