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2018-04-05 10:11:1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在他和一批语言学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1980年,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语言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首家拥有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时至今日,这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已经培养出50多名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生。

新疆大学语言学1996年有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4年成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疆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成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

长期在新疆做语言学研究教学,让徐思益很早就开始关注并研究新疆语言的发展变化,先后撰写了多篇与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有关的语言学文章,深入探讨了现代语言学在民族地区的实际应用。他撰写的文章《认真执行民族语言政策》《古代汉语在西域》《论语言的民族变体》和《推进新疆民族语言大发展》等,对新疆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学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高莉琴回忆起这样一件事:上世纪90年代,徐思益组织了新疆一批不同学校、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申请并承担了国家“八五”社科课题“语言的接触和影响”项目。这是新疆大学第一次申请到国家社科课题,虽说课题经费很少,但大家还是十分认真努力,深入到南北疆农村牧区进行调研。

“徐思益教授手把手地教我们,在乡村调研时,我们用最原始的录音机,录下需要调查的语言,回到学校反复地听,反复地记录,直到把语言表达的内容听明白,完整地记录下来后才罢休。想想那个课题,真是很苦,但徐思益教授一点也没有说苦,年纪很大了,整天乐呵呵地和我们一起跑东跑西。”高莉琴说。

这个课题项目完成后,1997年出版了论文集《语言的接触和影响》。全书共12个专题,调查研究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使用汉语的情况。最主要的是,第一次提出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使用汉语时,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呈现出的母语印迹,使汉语产生了系统性变异。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