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3月17日消息(记者吕贝娜)当事人一进诉讼服务大厅就有法庭义工端茶递水安抚情绪,一旁的律师为其提供专业法律咨询;通过自助立案系统当事人自助录入信息申请立案不到五分钟;全国首家由法院和司法局联合研发的一体化综合业务系统——厦门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提供7大类24项功能,方便律师参与诉讼,足不出户就可完成立案,给法官留言等;由退休法官担任的特邀调解员耐心沟通促成案件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这是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升级诉讼服务,彰显司法为民的几道剪影。
3月16日上午,厦门中院邀请多家媒体记者到新诉讼服务大厅体验“今天我当班”,在不同岗位亲身感受法院诉讼服务功能的提升。据了解,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以“诉讼服务PLUS”的“大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推进司法便民利民。“P”-professional,寓意法院提供专业的诉讼服务;“L”-legal,彰显法院的法律特点;“U”-unite,诉讼服务中心联合了立案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信访接待、诉调对接、判后答疑、辅助送达、智能化体验、诉讼档案数字化管理十大功能;“S”-serve,体现诉讼服务的便民性。诉讼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精细、贴心的服务,获得当事人和媒体记者纷纷点赞。
立案庭是法院所有案件的“进口”。记者看到,在诉讼服务大厅入口处设有法庭义工服务台,结合了导诉台与律师服务,第一时间为当事人提供指引、查询案件信息和法律咨询等,缓解当事人的焦虑情绪,有助于后续诉讼流程的进行,这是全国首创的法庭志愿服务项目。当天上午,一起商标侵权案件当事人马先生带着法院传票急匆匆走进大厅,之后在接受采访时说:“一进来我最先想问的是我这个案件该找谁,导诉人员帮我查询案号和书记员联系方式,都详细地告诉我了。”法庭义工代表许幸福告诉记者,2014年开始他带领金桥社区的老党员在法院做法庭义工至今,耐心倾听,为当事人递上热茶安抚好情绪,展现法院亲民、为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义工们也从中了解司法程序,成为司法公开的义务宣传员。来自福建深松律所的张纯艺律师说,在法院的驻点律师能及时为当事人提供案件审理、胜诉率和律师费用等方面的专业咨询,自己通过志愿服务也累积了不少业务经验。
厦门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刘辉煌受访
法院依托信息化建设升级诉讼服务的专业性、便民性,运用“互联网+”手段打造了自助立案系统、律师服务平台等诉讼服务新形式。立案庭法官阮婷婷介绍说,立案庭提供自助查询、自助立案服务和律师服务平台,目前是线上立案和线下立案并行,未来将推行以线上立案为主的方式。其中,自助立案服务由当事人操作完毕后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凭二维码到服务柜台进行确认即可完成立案,十分便捷。而律师服务平台将全市两级法院、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律师五个主体联结在一起,提供了在线立案、我的案件、法律论坛、辅助工具、建言献策、法律援助、开庭排期共7大类服务功能,有效节省了律师参与诉讼的时间和成本。厦门电视台记者喻柏菲在体验后表示,对比以往的人工录入立案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自助立案系统效率高,全程仅需2至3分钟,不仅缩短了当事人的等候时间,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在提供升级高效的诉讼服务之外,厦门中院积极寻找多元化纠纷解决途径,通过诉调对接等工作减少百姓诉累。记者看到在诉讼服务中心设有“台缘”、“乡缘”、“商缘”、“家缘”以及“人缘”五个调解室,分别对应涉台调解、邻里调解、商事调解、家庭纠纷调解和弱势群体调解,布置温馨各有特色,营造和谐氛围来缓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这是厦门中院全新打造的诉调对接品牌。特邀调解员老林是厦门中院执行局的退休法官,当天在乡缘调解室调解一起债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上诉方代表在调解时突然提出不同于原先方案中的还款方式,被上诉人一时难以决定,老林为此又来回接听了几次电话,并现场协调,调解从上午九点开始,持续一个多小时,最终被上诉方不接受新方案,只能择日再调解。老林告诉记者,调解工作需要与案件双方先电话沟通,依据当事人意愿达成调解协议意向之后邀请双方到调解室签署协议,经法官合议审查后符合法律规定没有问题再制作调解书。“法院处理纠纷的渠道比较多。我们案件很多,处理中先看具体情况。一般比较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或者标的比较小的,买卖合同货款的问题等双方会比较容易协商。沟通之后双方有调解意愿达成一致意见了再约时间来签协议,让双方少跑腿。我们会跟当事人说,能调解尽量不要走法律程序,那样耗时费力,法官案件也多,通过调解也能减轻一些法院的负担。”厦门晚报记者赖贵旺在体验调解工作后说,“我发现调解员太不容易了,调解要下很多功夫,还可能不成功。这样的纠纷解决方式非常好,可以加快当事人案件的进程,也能提高效率给法官减轻压力。”据了解,目前厦门全市法院设有29个调解室,配备45名专职工作人员,聘请53名专职调解员,23个特邀调解组织,440名特邀调解员。
厦门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刘辉煌介绍全市两级法院“分调裁”程序时说,“当事人起诉,立案之前法院会根据其意愿进行诉前调解,在一定期限内委托给经过考核审定的特邀调解员,他们经验丰富、威望高,调解效果好,在诉讼之前进行调解可以化解大部分的矛盾纠纷。调解结束后,双方不需要履行标的或不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只需要签署调解协议就解决了。如果需要确认,要履行的,就通过立案庭窗口诉调对接中心给予司法确认,当事人可以凭确认书办理相关的手续,与调解书、判决书同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不成立案之后,法院会进行‘繁简分流’。一些简单的争议不大的案件马上可以经‘速裁’团队进行快速审理,快速裁决。一部分疑难案件就依据专业性派到各业务庭。法官阅卷后也会在庭前就案件进行调解,很多通过电话沟通,有意向可能达成合意的就召集双方当事人进一步调解,能成功就马上制作调解书。不能达成协议的进入庭审,法官通过开庭质证进一步查清事实,在判决之前还有一个调解的过程。当事人律师现在通过律师服务平台也可以在网上传递调解意向信息给法官。如果最后没有促成调解的再依法判决。”据了解,厦门全市法院共设有7个诉调对接中心,配备14名专、兼职程序分流员,以及 23个刑事、民商事、行政速裁团队。
经工作人员介绍,记者了解到,在法院系统内部与上述诉讼服务、诉调对接、司法辅助3个中心相联结的是厦门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平台,对外联通了司法局、保监会等29家单位,构建起内外辐射的诉前对接、诉中辅助、诉后协作的多元化纠纷解决脉络,进一步做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平台设有四个子平台,其中多元对接子平台连通上下级法院、诉调对接共建单位,实现法院内外资源共享;信访处置指挥子平台实时监控涉诉信访相关指标,为信访研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审判执行态势研判子平台运用信息化触角,实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助力科学决策,实现精细化管理;繁简分流子平台对新收案件提供智能分流建议,提升纠纷化解效率。
2018年4月26日,北京市律师协会与北京市高院就优化首都营商环境,便利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以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参与诉讼活动举行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