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圣途》:纵千番蹉跎,爱国之忠,不惧不悔

2018-02-13 14:51:0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犹如飞鸟随大鹏,无数智者拥大师,缓缓前往东方去。”

清朝年间,藏地不乏冲突与战乱,权力的角逐与厮杀让雪域生灵不得安然。在西藏,一些世俗贵族反对中央政权,企图赶走驻藏大臣和驻藏的清军,清王朝则坚决地同这种分裂国家的行为进行着斗争。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六世班禅深明大义的胸怀,无畏坚忍的风骨却已悄然萌芽。

如第一集片头旁白所言:“一座城的气质,源自历史的印记,一座建筑也同样如此。”位于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又被称作班禅行宫。这座建筑由历世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复制而来,却又融合了汉满两族元素。它的存在,铭刻着雪域众生的殷切期许,和大清皇帝的治国安邦方略。

清高宗为邀请六世班禅赴京觐见,其实在数年前早就作了精心的筹备和部署。他选择了七旬万寿的时机,让六世班禅以祝寿为名前来朝觐。又把会晤的地点,选在承德避暑山庄,并在承德修建了接待班禅的须弥福寿之庙。古稀之年的乾隆皇帝,为这次相见,还特地学了藏语。

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心中都有一番夙愿,就是西藏的稳定。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从日喀则出发,克服重重阻力,身经连绵的灾患,历时一年多,行程两万里,终于来到热河避暑山庄,为乾隆帝恭祝七十万寿。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二人的希冀,与西藏百姓共同的意愿,促成了这次朝觐。朝露夕阳,坎坷古道,他穿越丛林荆棘,翻过巍峨雪山,六世班禅用脚步诠释着爱国爱教的真谛。正如《圣途》第二集旁白所言:“六世班禅以二十年的智慧和心血,成就了西藏地方的安定,他知道已经到了朝觐皇帝的时机,他要将信仰和佛法散播到更宽广的地方,他要用一次远行为自己虔诚维护的西藏安定和苍生幸福,求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这次朝觐,六世班禅期待了二十年。在处境最为困苦之时,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既维护了清朝中央政权的威信,又维护了西藏内部的团结。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