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需求难以大幅上升的情况下,2018年CPI上涨动力较弱,不存在显著抬升物价的因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2017年食品价格负增长,2018年可能回正。由于2016年以来工业领域产品价格显著上涨,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逐渐从上游向中游传导、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传导,可能2018年价格涨势会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转移。因此,预计2018年CPI呈上半年高、下半年低的特点,高点出现在年中6月份和7月份。
交通银行分析指出,随着国内投资需求趋弱,对工业产品价格不存在拉高作用,PPI应该不会大幅攀升。前期价格上涨较大的上游产业难以进一步飙升走高,部分行业价格可能出现回调。由于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环保限产力度加大,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钢铁、水泥等去产能力度较大的工业行业产品价格短期不会明显回落,涨势可能持续。价格涨势从上游向中下游传导,中游和下游行业产品价格可能有阶段性上行。因此,未来PPI涨幅可能缓慢收窄,但近期同比维持增长势头。
“我们初步预计,2018年PPI翘尾因素月平均为2.4%,显著低于2017年,高点出现在1月份和6月份至8月份。综合判断,预计2018年PPI平均涨幅为3.5%左右,低于2017年。”刘学智说。
新业态消费模式涌现——
价格运行结构性变化显现
影响物价运行的因素很多,包括供给和需求状况、货币政策变化、技术革新、消费结构转型等。近年来,我国价格运行总体上表现平稳,但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新变化。
从CPI的内部结构看,非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进一步加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食品价格在CPI构成成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2016年1月份起,国家统计局根据5年一次基期轮换的规则,对CPI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作了调整。其中,食品消费比重下降,服务性消费结构上升。从近两年的情况看,随着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及受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以服务为主的非食品价格对CPI的推动作用正在逐步增强。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同比上涨1.7%,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此,中国已连续两个月物价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专家分析,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主要是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以及翘尾因素带动
新华社华盛顿1月11日电(记者许缘)美国劳工部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能源价格下滑,经季节性调整后,2018年12月美国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1%。这是该指标9个月以来首次环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