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可转债,就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可以转换为公司股票的债券,兼具“债性”和“股性”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可转债到期后,投资者可按约定利息兑换收益,也可以把债券转换为上市公司的股票。
原本小众的可转债,由于申购规则调整,曾成为众多散户狂热追捧的“免费抽奖”活动。但在多只可转债上市即遭破发后,可转债市场又迅速跌入冰窖。截至昨天收盘,多只转债收涨,但仍有嘉澳转债、洪涛转债、模塑转债、时达转债等多只转债处于破发。
免费“新套餐”变味太快
其实,可转债不是新鲜玩意儿,早在2001年,证监会就发布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江苏阳光成为首家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但长期以来,可转债的投资者多是机构和基金投资者,并没有进入普通投资者的视野。
直到今年2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计划做出更多约束,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门槛却在降低,这相当于为再融资开了新口子。尤其是今年9月,证监会修订可转债申购新规,由原来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更是大大刺激了普通股民的申购热情。
有人把申购可转债看作打新“新套餐”。相较于打新股还有一定的持股市值要求,新规之下,可转债打新实际上是面向所有A股投资者的,空仓、零成本就可以顶格申购,相当于一场免费抽奖。有分析称,成功打新可转债,上市头几日抛售,就能获得10%至40%的收益。
一时间,股民打新可转债的热情迅速高涨,参与者大量涌入,导致可转债“僧多粥少”,中签率大大降低。比如首只实行信用申购的雨虹转债,其中签率竟低至0.001318%,比打新股的中签率要低很多。
但好景不长,火热场景仅持续一个来月,就在近期遭遇寒流,迎来破发潮。说好的“红包”,一下子成了“飞刀”,令人猝不及防。
新转债频破发投资者弃购
12月1日,久立转2新债上市首日,盘中破发,创出上市新低99.68元,这也是本轮可转债启动信用申购以来,首家上市当日就跌破发行价的可转债。数日之后,时达转债首日上市,开盘价只有100.50元,只比发行价高0.5元,开盘后即出现破发,当天报收96.58元。此后,宝信转债上市也出现破发,全天成交价都低于100元。
转债上市即破发,把投资者套牢的并不少见。这跟投资者打新就能轻松赚钱的预期相去甚远,市场打新的积极性急剧降温,甚至出现中签却违约弃购的现象。
典型的如蓝思转债,其申购结果显示,原本应该获得优先配售的大股东,并未全额认购。大股东的“爽约”,再加上频频破发阴影笼罩,导致约20万散户中签者不缴款的现象。最终超6亿元的弃购金额,只能由承销商国信证券包销。
备受热捧的可转债,为何落得如此光景。分析认为,供给的大量增加被认为是转债市场承压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可转债的快速扩容,整体收益表现越来越差。从数据看也确实如此,去年全年仅有11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规模约为212亿元。而Choice数据显示,截止到本月初,就有近20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发行规模达到4588.06亿元。
大股东减持也让投资者信心不足。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就认为,一些被热炒的可转债,出现大股东的大幅减持行为,导致可转债价格受挫,可转债已成为大股东牟利的工具。如雨虹转债,上市后两位大股东减持,6个交易日合计净赚7061.92万元。
散户打新还需更理性谨慎
从10月20日雨虹转债上市,到12月1日久立转2上市破发,前后仅仅一个多月,火爆的可转债市场,一下子就变得有些紧张。就连券商也向投资者作出风险提示,“近期陆续出现可转债上市跌破发行价的情况,请您谨慎申购。”
“可转债是投资专业性更强的一个投资品种,此前的盲目打新其实是一种不理性的投资行为,市场用自己的法则教育了投资者。”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可转债投资同样需要专注于研究基本面,A股的“结构性”行情也会同样在可转债中上演。在申购前,投资者仍需要仔细分析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质地、基本面状况及盈利预期等,同时,也需要考虑可转债相应的赎回回售条款以及利率水平等条件。
普通投资者对可转债的态度,也显得颇为纠结。一些投资者“意外”中签后,看到破发情景,有的甚至表示将弃购。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规定,投资者中签后,应当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弃购,6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申购。12月18日,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的可转债申请未能获得证监会审核。一些市场说法认为,这或许是监管层为可转债踩刹车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