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关键——
效益补贴兼顾
要让农民愿意开展轮作休耕,必须保证其收益不减少。“此前的试点就很注意保护农民利益。”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在轮作上,注重比较效益。从现有的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看,轮作模式中的玉米大豆轮作,可按照1∶3的效益平衡点来测算。在休耕上,注重收入保障。目前的休耕试点,补助的标准都以收入不减为前提。“大体上,一熟区的休耕和两熟区的一季休耕,每亩补助500元左右;两熟区的全年休耕,每亩补助800元左右,略高于土地流转费用。”
今年,农业部、财政部整合部分项目资金,加大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25.6亿元资金,其中轮作15亿元、休耕10.6亿元,对承担轮作休耕任务农户原有的种植作物收益和土地管护投入给予适当补助。同时,还创新补助方式,中央财政将补助资金分配到省,由省里统筹安排分配到县,由县组织实施落实到乡镇。允许地方在平均补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对农户实施轮作休耕效果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以评价结果为重要依据,实行保基本、重实效的补助发放制度。
目前,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采取休耕措施,但不鼓励“废耕离农”,而是将生产补贴转变成环境补贴,仍维持农地潜在生产力,以备紧急或粮荒随时可以复耕。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建议,补助既不能过高,更不能过低。要考虑地区间收入的平衡,综合考虑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市场价格等因素,特别要考虑中西部和东部地区收入差异,合理测算补助标准。根据年际间不同作物种植收益变化,对标准实行动态调整。根据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适时调整补助标准,调节主要农产品供求余缺的互动关系。
开展轮作休耕,不仅要探索建立制度化的组织方式、政策体系,还要以此为平台,推进农业管理方式创新。记者了解到,对轮作休耕区域实施遥感监测,是今年试点实施方式的创新。“今年,凡是开展轮作休耕的地块,全部要实现上星上图。采用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验证,跟踪监测轮作区的种植变化,包括休耕作物的面积变化,轮到哪里、休到哪里,轮多少、休多少,一目了然。同时,推进成效监管数字化,通过科学布置监测网点,长期定点跟踪耕地质量变化。”曾衍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