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失智老人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之一,人保健康参与这个‘保本微利’的项目,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引领业务发展的需要。”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总经理陈继红表示,长期护理保险业务规模预计将会突破上千亿元。
“经办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在山东等地参与长期护理保险项目测算,为各地政府筹资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培养了一支包括政策研究、招标谈判、运营管理、联合办公以及系统建设等在内的护理保险专业技术队伍,这笔无形的财富更宝贵。”中国人保健康保险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宋福兴说。
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吸引了社会资本踊跃投入养老领域。青岛市的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从最初的4家发展到638家,其中民营机构占95%,承担98%的业务量。
得益于医养资源有效配置,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也大为提高。5年来,青岛市社会性住院问题、长期住院压床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累计支付的12亿元护理保险资金,共购买了2100多万个床日的护理服务。经测算,同样的资金只能购买二三级医院140多万天的住院服务。
补齐短板
温暖更多老人
青岛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专家指出,从全国范围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还存在制度基础不完善、经办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护理机构良莠不齐,以及商业化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培育不充分等问题。
如何让长期护理保险护佑更多老年人的夕阳晚景?
“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立法进程。”宋福兴指出,对长期护理保险功能定位,要避免重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展过程中的人均有别、先存后享等情况,要从制度建立之初就实施面向所有公众的普惠制度。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指出,从国际经验看,确保这一制度可持续,还应采取多渠道的筹资方式,“筹资标准秉持适度原则,适应当地经济水平、消费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并保证整体的资金可持续性。”
除了推进立法、完善“保基本、多层次”的制度设计外,还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失能失智认定标准,以及长期护理的技术规范。专家指出,眼下对失能、失智等级的认定标准散见于卫生、民政和各地方标准中,“碎片化”状态亟待整饬。此外,仅上海、北京等少数地区制定了地方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但较为简单。供需双方的标准化和约束性不足,造成社保经办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理赔和费用补偿,难以运用保险机制调节养老服务体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