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越来越少的人口增量、产业领域、能源消耗支撑经济增长——这是三条明显的趋势线,折射出首都北京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老城多地再现“水穿街巷”景象;留白增绿,“城市森林”大面积增加;调整退出一大批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全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持续下降,城六区常住人口出现拐点……5年来,北京城市发展正在深刻转型。
——剥掉“白菜帮”,是为了集中发展“白菜心”。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新要求——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
打造发展新高地,首先体现在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这是一个人们难以忘却的细节:2013年9月30日上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寄予殷切期望:“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5年来,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等产业,加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竞争优势和增长动能。2016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4.6万亿元,科技进步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
5年来,北京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总部经济,加快培育金融、信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迈向中高端,“高精尖”经济结构进一步形成。
数据显示,北京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
“这‘三升三降’表明通过疏解功能做‘减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说。
——过去5年,北京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2017年3月18日,伴随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