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浙江松阳拯救老屋试点一年半:幢幢老屋把乡愁留住

2017-09-07 08:27:1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一面是村民户主夙愿,另一面是文保工作需要,“拯救老屋行动”的实施恰逢其时。而要修缮老屋,首先得解决资金问题。为此,拯救行动提出,由基金会资助修缮总额的50%左右,对低保户、五保户可将资助比例提高至70%,其余由户主自筹。在自筹部分中,除了直接出资,户主还能通过投工投劳、废弃原料置换、亲友拆借等途径变相抵扣修缮款,户主最终只要拿出总额1/4左右的资金就能完成修缮。

“政府不但掏钱帮修老房子,修好之后让继续住,而且咱自家出钱少,天上还能掉这馅饼?一开始乡亲们都不敢相信。”横樟村村民包加理是村里第一个签下“拯救老屋行动”项目资助合同的,那时其他村民都在犹豫观望。虽然已经记不清这幢老屋的年份,但他知道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再不修,就晚了”,尽管700多平方米的老屋,他的产权只占6平方米。

于是,包加理出面做通了整幢老屋其他16户户主的思想工作,拯救行动在横樟村开了张。“我们几户人一起上,自己动手修自家房子。”几个月之后,倒塌的夯土墙再次立了起来,新瓦一片接一片地铺上屋顶,杂草丛生的天井整理一新。其他村民看到包家修缮后的老屋,一改之前的观望态度,纷纷主动找村干部申请项目资助,拯救行动得以推进。

在修缮过程中,为了提升老屋的宜居性,松阳县还在不破坏原貌的基础上设置了防潮设施,增建了卫生间,重新铺设了电线线路。“坚持修旧如旧,保护老房子完整风貌,与此同时,也要让人愿意住,住得舒服。”松阳县名城古村老屋办副主任王永球表示,“这也是对文物建筑的活态保护和有效利用。”

王永球每次来到叶毛娣家,老人都拉着她的手久久不肯放下,还常说:“你们把我家修得这么好,我心里总是‘哈哈哈’的。”

吸引原住民、投资者,空心村得以改善,产权模式和社会参与尚待探索

空心村是当下我国农村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松阳县的众多古村落也不例外。据三都乡党委副书记张旭军介绍,在常住的成年人口中,40多岁就算年轻人了,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只有过年回来住几天,“但因为老屋破败,只能住县里宾馆,一点团圆味道都没有。”老屋修缮好之后,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过年时老少一堂,家更像个家了。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