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央行首次回应汇率和房价之争:夸大各自领域风险(2)

2016-11-09 08:48:16  华尔街见闻    参与评论()人

目前 7 天期逆回购仍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品种,14 天期和 28 天期逆回购 作为辅助品种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相机选择使用,服务于调控需要和市场需求。由 于公开市场操作量受到流动性状况、季节性因素和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多品种搭配后操作量的增减变化会有所加大,因此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程度应更关注利率指标,而非简单观察央行操作量。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密切关注流动性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丰富操作工具和期限品种,加强与市场沟通,不断提高操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专栏 3 经济运行、货币政策与结构调整

当前全球经济尚处在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其核心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结构调整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下,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稳健,既要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资金需求,防止总需求出现短期过快下滑,也要避免过度放水,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固化结构扭曲,其重点在于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为结构性改革拓展时间和空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近年来人民银行创新调控方式,坚持稳住宏观政策,加强预调微调但不搞强刺激,更加注重精准发力,探索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结构性问题;同时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货 币政策调控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疏通传导渠道,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一度加大,股市也出现了较大波动,货币政策适度加大了逆周期调节的力度,适时分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促进流动性合理充裕,从量价两方面保持了适宜的货币环境;2016 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总体较为稳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注意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针对外汇占款下降形成的流动性缺口,考虑到准备金工具可能形成资产负债表效应且信号意义较强,受到的制约较多,更多借助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工具提供流动性, 保持了流动性合理适度和利率水平的基本稳定。总的来看,当前的货币总量和利率水平是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相匹配的,货币政策始终注重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加强预调微调,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已高度融入全球化。在开放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还面临着国际间资产价格的强对比和来自汇率的硬约束。伴随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我国居民财富尤其是住房资产增长较快。据有关估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年均增长超过20%,而住房资产规模则达到金融资产规模的两倍左右。从国际上看,存量财富快速增长对经济运行会产生较大影响,经济与房地产的关系更为紧密。如 1990 年代后的美国,货币指标与其经济增速的相关性明显减弱,但居民资产和GDP 增速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经济主体可以方便地进行抵押融资,从而显著增大了房产等资产的流动性,使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关联在一起,房地 产也成为影响收入分配等的重要因素。前一段时间国内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人民币汇率受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影响出现小幅贬值,各方面对房地产和汇率问题比较关心,市场上甚至一度出现了关于应该“弃汇率、稳房价”还是“弃房价、稳汇率”的讨论。“弃房价、稳汇率”的一种逻辑是紧缩货币,从而挤出资产泡沫,并以高利率来稳定汇率,这会导致危机式的被动去杠杆,代价很大,过程比较痛苦,汇率实际上也很难稳住;“弃汇率、稳房价”则是放松货币来支持房价,试图以低利率刺激通胀和房价,这同样会加剧结构扭曲和债务积累,导 致调整的时间更长、代价更大。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有条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上述观点夸大了各自领域的风险,而且也都不是好的做法。就货币政策而言,关键是要继续保持稳健和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同时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结构性调整和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和经济的内生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扩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空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