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首颗氢弹爆炸后 两只老鼠牵出外国间谍入侵案(9)

2016-10-16 16:25:09  解放军报 作者:沧海观澜    参与评论()人

然而,每当重温这段光辉的历史,每当看到原子弹爆炸的影像资料,看到不断向上翻卷的蘑菇云和遮天蔽日的烟尘,观澜总是感到莫名的恐惧。如此巨大的力量,如果掌握在某些狂人手中,人类文明的历史怕是早该改写了。

回望初心,我们不应该忘记:

中国从来没有主动想要研制核武器,但是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拿它来威胁你、消灭你。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消灭核武器。

读不懂这些,就不会懂得那一代革命家的情怀,就不会明白,为什么核爆炸次日,周恩来就接连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转达中国政府关于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建议。

请记住:核武器总有一天会被彻底消灭!

坚忍卓绝:一曲高亢悲壮的国家命运交响

“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正义不倒,会盟天下英豪……”

“英雄肝胆两相照,江湖儿女日渐少,心还在,人去了,回首一片风雨飘摇……”

我国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在1959年,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这种困难集中反映在粮食、副食品严重短缺方面。

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回忆,经济困难的时期,毛泽东不但不吃肉,而且往往一天就吃一盘野菜或炒菠菜,以至于全身浮肿。

周恩来一次又一次劝说:“主席,吃口肉吧,为全党全国人民吃一口吧!”毛泽东却一次又一次摇头:“你不是也不吃吗?大家都不吃。”

然而,即便如此艰苦,毛泽东依然没有放松放慢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建设全中国从上到下同甘共苦,就这样硬是勒紧裤带搞出了原子弹。

参加原子弹研制试验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度过了忍饥挨饿、身体浮肿的艰苦岁月。

在核武器研究院,科研人员每天就餐后走出食堂都说还没吃饱,但一回到研究室就立刻投入工作。肚子饿的受不了,有人拿酱油冲一杯汤,有人挖一勺古巴糖冲一杯糖水,还有的人拿出一颗伊拉克蜜枣含到嘴里,“加餐后”立刻又埋头科研工作,就这样坚持到下班。

科研人员中间甚至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喝一杯酱油汤或糖水,应坚持工作1小时以上;吃一粒伊拉克蜜枣,应坚持工作一个半小时以上。

“两弹”元勋邓稼先当时是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他的岳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有时支援他一点粮票,他就拿这点粮票作为奖励,谁的理论计算又快又好,就奖励谁几两粮票。

从事国家尖端技术的人员,把能得到几两粮票当成一种最高奖赏,今天的人们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得不到粮票的人还有很多,不时有人对他说:“老邓,我们饿……”后来,邓稼先又想办法买到了几包饼干,每人分上两块。

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几十万大军在那里从事科研工作和基建工程。戈壁荒漠的自然条件本身就很艰苦,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这里甚至曾出现过断炊的情况。罗布泊本来植物就很稀少,可以吃的东西,如榆树叶子、沙枣树籽,甚至骆驼刺,几乎都被人们拿来充饥。

远在北京的聂荣臻元帅经常为科技人员四处募捐粮食,有一次,他动情地说:“我以革命的名义向大家募捐,请求你们立即搞一点粮食和副食支援我们的试验基地吧,我们的科技人员太苦了,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