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楼疯"众生相:温州炒房团为何缺席本轮"狂欢"?(8)

2016-10-11 07:28:09  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劳佳迪    参与评论()人

银行对企业“惜贷”,押宝房贷

“楼疯”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在于“钱袋子”的变相收紧,新增贷款数据已经显示出银行贷款投放的明确倾向。上半年高达四成的新增贷款流入房贷市场已令人唏嘘,岂料最新公布的7月信贷数据更是让人震惊。央行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457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房贷几乎占据了7月新增贷款的全部。与此同时,非金融企业贷款减少了26亿元。

针对这种贷款投向结构问题,央行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从住户部门贷款看,今年增长确实比较突出,当然主要与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升温有关,前7个月平均每月个人中长期住房贷款都接近4000亿元。

东吴证券报告还指出,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仅0.5%投向制造业,新增贷款中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相较年初分别降低了14.7和12个百分点。

除了央行信贷数据,各大银行上半年的成绩单也在传递着房贷迅猛增长的信号。作为传统的个人房贷供给大户,建设银行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4077.82亿元,同比增长14.7%;农业银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也达到3110亿元,同比增长16.11%。

“从风险管控上看,房地产可以做抵押,风险相对比较小,整个房地产市场又比较成熟,房产处置和变现比较容易,在中国经济持续调整和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上半年中国30家上市银行持续面临盈利增速放缓、息差收缩、不良贷款‘双升’和资本充足率下降的压力,银行选择房贷业务作为发展重点方向也是不得已。”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合伙人王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解释。

相比之下,银行对公司类贷款的投放显得颇为“吝啬”,甚至出现同比增速大幅放缓的现象。财报显示,上半年中国建行的公司类贷款较上年末仅新增627.96亿元,微增1.09%;农行较上年末新增1175.58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甚至少增超过2000亿元。

但是,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外界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海通证券在一份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新增房贷占GDP比重正在迅速提升,经济存在泡沫化风险,日本即使在房产泡沫最严重的1989年,居民新增房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也未超过3.0%,而2015年中国新增购房商贷 公积金贷款占GDP比重为4.9%,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7.7%。

开发商陷入纸面富贵?

“在美国和英国,无论是摩根士丹利和标准普尔的全球产业分类标准,还是伦敦金融时报的全球分类体系,都是将房地产业列入虚拟经济范畴,而国家统计局制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时,房地产投资还是作为单独门类存在,大体是归入了实体经济子部门的口径,但实际上,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的房价早已经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对于GDP的真实贡献反而是非常有限的。”央行某省级分行一位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

在上述资深人士看来,房地产价格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只有建筑和装修可以启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在总的用度支出中,流向政府的土地和税收一般占到了一半之多,上海开发项目流向政府的份额最高,可以达到60%以上,我们测算过,一个人若花100元可支配收入买入房子,其实只有不足30元拉动了内需,其他都被政府和开发商划走了。”

不过,开发商在此轮“楼疯”中恐怕也只是赚收入不赚利润,最大的问题是成本掣肘。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8月拿地最积极的前50家房企平均拿地成本为7077.8元/平方米,而在2015年同期,拿地平均成本只有4261元/平方米,也就是企业拿地平均成本增加了6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