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房山“7·21”暴雨四年考(2)

2016-07-22 06:15:17  新京报新媒体    参与评论()人

▲2012年“7·21”暴雨后的房山大石窝镇后石门村南泉水河桥。 新京报记者 大路 摄

  ▼2016年7月21日,房山大石窝镇后石门村南泉水河桥处,过去的水坝已经没了,多了护堤。 新京报记者 大路 摄

  假如暴雨再次降临

穿村而过的南泉河发了洪水,村民王燕生在激流中死命抱住一根电线杆,在水中飘摇了一夜,等待救援。

泄洪,本是常年无水的南泉河最重要的功能,但在洪水来临前,这条河已经背负了多重本不该有的负担。

上游,一座在建的桥梁工程将河道堵塞;中游,农家乐拦坝截水,筑池养鱼;在后石门村的下游,人为更改河道,侵占河堤。顺流而下的洪水被重重阻碍抬高,再次泄下时,后石门村经历了一场噩梦。

昨日,回忆起四年前的场景,村民王宏法仍历历在目。他的家在南泉河西侧百余米远的石水路边。

“7·21”的下午,石水路成了一条大河。

路上层层上涨的洪水冲开了大门,院子里1.2吨重的捷达车也漂了起来,在水中打了转,一家三口人围坐在高出院子近一米的主屋里紧张了一夜。

年迈的老母亲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所幸水位没有没过最高一层台阶,大水退去后,随之而来的红色黏土淤积了一尺多高,6个朋友帮忙铲了四五天才清理完毕。

这次,连下两天的暴雨,总雨量超过了“7·21”,但并未让后石门村再次变成泽国。

“清理河道,是我们从“7·21”得来的血的教训。”后石门村村委会主任王文广说,此前,常年干涸的河床,被村民填成了耕地,还种上了树林,河道被挤成了10来米宽的水沟。当洪水到来,极易被树枝等杂物淤塞,水流只能涌进村内。

去年3月前后开始的河道改造工程,将原本10米宽的河道拓宽到了40米,并下挖了两米深,两边的河岸,由铁网包裹着的石块垒砌,原本占据着河道的耕地和树林不见了踪影。

“现在的南泉河,再来两个“7·21”也没问题。”村里的防汛队员王凤路告诉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

王宏法曾是村委委员,今年5月刚刚卸任,他的印象中,南泉河被设计改造成一条五星级河道,“河两边会有柏油路,绿化也会跟上。”目前,改造还在进行中。

南泉河没问题了,村西边的大西沟成了汛期后石门村的一大隐患,这条自然形成的泄洪沟依西山而下,穿过村子里的低洼地带,沟两边就是村道和屋宅。

“7·21”暴雨后,为了阻拦汛期的大水,村里在沿沟往上约5里路地方,筑上了一道水坝。刚刚过去的几天暴雨,这道由土石砌成的水坝已经开始漏水,这也是王文广最担心的地方,“万一溃坝,村西部的百十户村民很可能将再遭遇一次‘7·21’。”

▲2012年7月25日,房山区北车营村,“7·21”暴雨后,被洪水冲过的街道一片狼藉。 新京报记者 大路 摄

▼2016年7月21日,房山区北车营村,暴雨退去,街道很快恢复干爽。 新京报记者 大路 摄

  四年间的变化

“那会儿冲下来的都是泥水。”再次经历暴雨过后,21日下午,北车营村路面上并没有看见堆积的淤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