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南海博物馆:听“深蓝宝藏”诉古今

南海博物馆:听“深蓝宝藏”诉古今

新华社海口4月6日电

题:南海博物馆:听“深蓝宝藏”诉古今

新华社记者赵叶苹、夏天

一束光“照亮”海底,泥沙难掩其瑰丽色彩。100米、470米、1000米……直到指针指向1500米,炫彩斑斓的“深蓝宝藏”从黑暗中浮现——一艘船堆满了超10万件造型多样、纹饰精美的瓷器,一艘船堆满了百年未腐的原木。

这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6号展厅入口处还原模拟的考古场景。自2024年9月“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开展以来,已有近115万人次经由此处,一赏藏于深海的遗珍。这座位于琼海市潭门镇的博物馆,逐渐成为游客海南之旅的青睐之地。

2023年至2024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文物900余件(套),该遗址被列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海博物馆:听“深蓝宝藏”诉古今

文物工作者使用深潜设备对水下文物进行提取。(国家文物局供图)

“这是我国首次对水下千米级深度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介绍,我国终于在南海叩开水下考古的“深蓝之门”。

在“深蓝宝藏”近千平方米的展厅里,策展团队精心挑选了400余件(套)文物展品,分为“探渊寻珍”“水府琳琅”“巧缮焕新”三个部分,通过还原考古调查、文物提取与保护修复工作全过程,带领观众走近这两处封存海底的“时光宝盒”。

南海博物馆:听“深蓝宝藏”诉古今

这是从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珐华彩瓷器。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