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用钱能“买”到的快乐(3)

另一方面,当情绪经济火出宇宙,争议也不断涌现。国内一些墓地推出代客祭扫服务,本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可渐渐变了味,代祭、代哭、代聊天……200元哭一场被骂上热搜:“眼泪也能标价?资本连悲伤都要收割!”某平台“骂醒恋爱脑”课程月入百万,网友怒怼:“花钱找人骂我?这算新型M属性觉醒?”而伴随AI情绪预测和情绪陪伴产品越来越多,我们也得问问自己:“当AI能精准计算你的快乐值,人类是否正在失去感受‘意外之喜’的能力?”正如那句网友扎心的评论:“元宇宙的樱花再美,也代替不了楼下豆浆铺的热气。”

社会学家项飙说:“人们需要的不是更多商品,而是更多‘意义连接’。”

我们承认“情绪经济的万亿蓝海,藏着每个普通人对‘人间值得’的倔强坚持。”从玉渊潭的樱花雨到元宇宙的虚拟恋人,从故宫文创到养老机器人,我们也看到情绪消费正在重塑商业世界的基本逻辑。它成为Z世代对抗内卷的“精神护盾”,变成银发族抵御孤独的“数字暖炉”,更成就消费转型升级的“流量密码”。

用钱能“买”到的快乐

圆明印象·皇家“游”礼文创设计展现场 图源:新华社

但别忘记那句老话:“生活需要仪式感,但不能仅靠仪式感。”情绪消费的本质,是现代人借助物质手段来弥合精神上的裂痕。它既能像良药一样治愈人心,也可能像“毒药”一样让人上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温度”与“尺度”。玉渊潭的樱花只存在这个季节,买买买带来的多巴胺也终会消散,妥妥的“人间值得”,还要靠自己努力发电!(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