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上云端AI让农业生产更加科学
人脸识别已经很常见了,但是,稻脸识别,您见过吗?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总台记者的镜头,走进武汉大学科研团队的实验室,看看种上云端的水稻,是如何实现稻脸识别的。
今年年初,武汉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全国首个针对水稻的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连续两个生长周期的全过程实践和观测,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应用推广。简单说,给水稻拍张照片,后台的视觉大模型就能判断水稻生长的关键信息。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智慧水利系主任史良胜:操作非常简单。农民下载完水稻智脑App之后,只需要点击拍一拍,将他们家的稻田的照片拍一拍,输送到云端,5秒以内,云端会自动完成水稻的生产指标分析。像水稻的生育期、它的病虫害的情况,叶片氮的情况现在是3.84%,代表这地方水稻的氮肥是比较充足的,不需要再施肥。
这么聪明的大脑从哪里来?专家介绍说。秘密就在头顶的天空。依托武汉大学遥感领域的专业优势,2023年5月发射了国际首颗集遥感成像、气象探测和水利应用一体化的卫星。它“穿云透雨”全天候的监测视角,让水稻AI的感知网络更丰富。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系支部书记副主任查元源:通过无人机地面的智能监测杆和人为监测的手机App拍照得到的相关参数传递到卫星当中去。既可以大面积地观测到灌区的耗水和作物长势的情况,又可以做到精准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