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赋能产科平稳运行,国家医保局整合产科类价格项目(2)

从一线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临床实践希望更好体现产科医疗技术劳务价值。

一段时间以来,公立医疗机构产科突出体现公益属性,调研发现,医务人员反映产科类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总体偏低,技术劳务价值缺乏充分体现。国家医保局对此表示,这是过去按成本定价的传统模式留下的客观问题,产科类服务项目多以人力投入为主,设备投入等成本占比不高,如果按成本定价的逻辑,产科类服务项目定价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在医疗机构内部收入和分配中产科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以普通顺产接生为例,三甲医疗机构收取的总费用(不含分娩镇痛)大多数约2000元—4000元,其中接生的核心术式约为600元—800元。一些网友经历过生育后也认为价格是低的,近年随着产科服务量大幅减少,价格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因此,需要适当跳出成本定价思维,以服务产出质量为基础,构建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项目,以促进产科平稳运行发展。

《指南》中国家医保局回应:我们充分尊重临床实际,按照各方意见对技术劳务价值高、风险程度大的复杂情况和复杂操作,进行单独立项或加收项,体现技术难度差异。以“阴道分娩”为例,根据复杂程度分别设立“阴道分娩(常规)”和“阴道分娩(复杂)”,将瘢痕子宫、巨大儿、胎儿臀位、肩难产等分娩难度及风险大的情况列为“阴道分娩(复杂)”。

同时,《指南》统一计价单位,将“胎心监测”“阴道分娩”“羊膜腔穿刺”等可能涉及多胎的项目,计价单位一律明确为“胎/次”,从价格项目层面统一引导地方医保部门关注产科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适应产妇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调研还发现,医疗机构希望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以分娩镇痛为例,实践中,一些地方按照原来的椎管麻醉项目收费,医疗机构因无独立的价格项目,减少了提供分娩镇痛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则是因麻醉医生数量有限,无法提供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产妇对此类生育医疗服务的需求。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