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阳一名3岁男童被狗咬伤,虽然紧急接种了狂犬病疫苗,但还是在18天后不幸离世,引发广泛关注。
△诊断证明
南阳市疾控中心、南阳新野县疾控中心、南阳卧龙区疾控中心均表示对此事已完成初步调查,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或单克隆抗体)的管理、狂犬病暴露处置与医疗救治等方面未发现异常,无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疫苗都无法确保百分之百阻断病毒感染。
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后
为何还是病发?
第一,男童被咬伤的是头面部、颈部多个部位,进入体内的狂犬病毒量比较大。
第二,狂犬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头面伤口距离中枢神经比较近,病毒一旦进入神经是不可逆的。
第三,患者年龄小、体重也较轻,免疫球蛋白用量比较少,咬伤部位又多,难以中和侵入的所有狂犬病毒。
第四,疫苗并不是一注射就能立即产生免疫抗体,通常需要7—10天。患者的咬伤部位是距离中枢神经较近的头面部,注射的疫苗可能尚未起到良好的阻断作用,病毒就已经进入脑内,导致免疫失败。
狂犬病的常见误区
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只有猫狗才会传染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主要包括犬、猫、狐狸、豺狼、蝙蝠等动物,我国多以犬、猫为主。
误区二:被猫狗抓伤不会得狂犬病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明确指出,以下情况均属于狂犬病暴露,应尽早进行正确预防处置: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组织,都属于狂犬病暴露。
误区三:狂犬病疫苗可以晚几天再打
被狂犬病高风险动物抓伤或咬伤后,狂犬病的预防就是“与死神抢时间”。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1—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极少。虽然晚几天处理也可能有效,但狂犬病致死率几乎100%,完全不该去冒这个风险。
误区四:被咬伤后先包扎再去医院
一旦被咬伤,如果没有明显的大出血,应尽量避免包扎伤口。首先需冲洗伤口,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有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冲洗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彻底冲洗污物、血迹后,可用碘伏或酒精涂擦伤口周边皮肤处。冲洗后立即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被抓伤或咬伤后
如何预防狂犬病发生?
首先需评估动物携带狂犬病毒的风险:如是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意外伤害,切记快速到具有资质的犬伤门诊处置!
再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进行暴露风险分级及相应的处置,共分为三级:
△患狂犬病的狗。图源:视觉中国
I级暴露
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只清洗暴露部位。
Ⅱ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图源:视觉中国
Ⅲ级暴露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组织污染或直接接触蝙蝠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
注意:疫苗接种期间应避免饮酒、饮浓茶或咖啡;避免食用刺激、辛辣食物;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避免应用皮质醇类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
在此呼吁
加强犬只管理
普及急救知识
避免此类惨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