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二条也提到,“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的,食品标识上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图案明示、暗示或者强调产品适合婴幼儿、儿童、老人、孕妇等特定人群。”
“作为家长,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孩子从小就养成以颜色、味道、造型和包装等选择食品的不良习惯。”阮光锋说,“儿童食品”未必更健康。现在市售的绝大多数“儿童食品”往往是在风味和口感上大做文章,但这样的后果很可能是以增加不健康成分为代价。比如,通过使用糖来增加甜味,这是吸引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但容易增加肥胖和龋齿风险。
“孩子的口味是逐渐养成的。”阮光锋提醒,如果从小就让孩子吃太多重口味来增加儿童食欲,就会让他们对味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口味越来越重。“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对于“儿童食品”中惯用的添加各类营养强化剂,阮光锋也建议理性看待。“只要加了这些营养强化剂,都会卖得贵很多,其实性价比不高,这些营养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食物获得。”
阮光锋提出,在孩子的饮食方面,家长不能盲目轻信“儿童食品”眼花缭乱的“功效”,而是要以身作则,认真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真正的营养价值,帮助孩子挑选合适的食品,尽可能让食品种类丰富起来,引导孩子养成均衡营养的健康饮食习惯。(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