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种质库的标准,一份完整的种子样本至少需要2500粒种子,1万粒左右最佳。然而,珠峰高海拔地区的植物种子极为稀少,根本无法满足基本的2500粒要求,只能先尽可能多地采集保存。
每一粒种子都非常珍贵,保存处理必须更加小心。“种子的采集时间、地点、经纬度、海拔、物种信息,种子最初质量、数量等信息,都要及时准确地录入数据库,以便今后开展研究和生态修复时使用。”种质库保藏中心种子管理小组组长秦少发说。
秦少发带着组员,将计数、称重后的须弥扇叶芥、鼠麯雪兔子等植物的种子放进了主干燥间。在温度15摄氏度、空气湿度15%的环境中存放一个月后,种子的含水量降到了5%左右。
在低温、干燥状态下,须弥扇叶芥、鼠麯雪兔子等植物珍贵的种子进入了“休眠期”,随后被密封包装送入冷库长期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的恒温条件下,这些种子有望存活几十年甚至上千年。”秦少发说。
“珠峰上的种质资源十分独特,其中蕴含的基因非常稀有。正是因为其珍稀,更需要我们克服困难,优先收集保存。”种质库保藏中心主任蔡杰介绍。另外,在3700米到4700米海拔范围内,采集队还采集到40多种野生植物种子,都已经入库保存。
“作为国家战略生物资源,珠峰地区种子的收集和保存,有助于保护珠峰地区的物种和基因多样性,同时为未来相关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原材料。”蔡杰说。
5种珠峰地区野生植物种子全部顺利萌发
今年7月,须弥扇叶芥、鼠麯雪兔子、西藏沙棘、碎米蕨叶马先蒿、小叶棘豆这5种珠峰地区野生植物种子低温保存近10个月后,被种子萌发管理员杨娟从冷库中取出,置于干燥间回温后,小心翼翼地将其中一部分放到琼脂培养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