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国际月球科研站进展如何?中俄有望今年签署协定(4)

赵坚表示,目前,航天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提升,相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发展的模式上也逐步形成了行业应用集约化、爆发式增长。形成央企集团向地方辐射发展,地方政府鼓励特色企业聚集发展,优势民营资本参与专业化投资等新发展格局。通过商业化发展,将与政府投入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航天发展效益。

探月工程四期就是要初步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1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谅解备忘录,4月中俄航天机构发布了联合声明,6月双方向国际社会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和国际合作伙伴指南。

吴艳华说,“国际月球科研站是201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国际上很多国家也在响应这个概念。总体来说,像地球的南极站、北极站一样,未来倾向于在月球南极建成地面科考设施,在月轨、月表建设科研实验设施,开展多学科、多目标的科研工作。”

国际月球科研站后续将如何开展工作?吴艳华表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目标,就是要初步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俄罗斯规划的相应任务,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建站之前的勘察工作。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设施建设。“像建立一个小城镇一样,它要有能源系统,要有通信导航系统,要有远程运输系统,要有天地往返系统,还要有地面支持系统,如果远期要有人的话,还要有生命保障系统。”

吴艳华介绍,2035年之前,要以这些任务为重点。2035年以后,根据各个国家、各个组织的科考任务分次到月球上做科考。目前,中俄两国要签署政府间协定,已基本达成共识,今年有望尽早签署。中俄两国航天机构还要向全世界正式发布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宣言,把建设原则、参与宗旨向国际社会发布。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